(文章作者:罗韵;漫画作者:吴茜)
陆皓东,1868年生,近代民主革命者,与孙中山同为翠亨村人士。他是青天白日旗(后来的国民党党旗)的设计和绘制者,兴中会在香港成立时的骨干,广州武装起义的决策者之一。1895年,陆皓东为掩护革命党人而被捕,在狱中受严刑逼供而宁死不屈。他当庭写下遗书,慷慨陈词,痛斥清政府“贪官污吏,劣绅腐儒,腆颜鲜耻,甘心事仇”,“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孙中山称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陆皓东是商人之家的独子,自小读书,尤擅丹青。18岁进入上海电报学堂,23岁在上海电报局担任译报员,后升任芜湖电报局领班,同时与从檀香山归国的孙中山过从甚密,深受后者的海外知识文化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感染。两人一同把村庙里的神像砸破,向民众宣传新思想,打破封建愚昧。
1895年初,陆皓东与孙中山等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成立兴中会总部,在这里,志士们一致通过广州起义的计划,乘全国人民对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之《马关条约》群情激愤之际,利用重阳节人民成群到省城机组扫墓的风俗,悄悄聚集武器和人员,并决定由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协助孙中山在广州指挥调度,杨衢云在香港负责集合会党,于起义当日清晨直取广州城内各主要官署。
接下来的半年多,志士们以“农学会”为名,由陆皓东主持,暗中积极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不料在26日当天,各路首领都如期到总部集合,唯独主力部队的香港队伍不见,数小时之后才得到电报通知,须延后两日。于是起义计划被全盘打乱。
起义当时,枪械在运送途中被海关搜获,清廷又接到叛徒告密,立即调度1000多名士兵回城驻防,并派遣大批军警四处搜捕革命党人。陆皓东得知消息后立即安排大家转移,为确定党员名册是否烧毁,他不顾危险和众人的劝阻依然返回总部,因而撤离不及。被军警包围后,他迅速紧闭大门,烧毁名册,从容被捕。
他被押往南海县受审,庭上大义凌然,县官令其下跪招供均遭到拒绝。他将备以书写口供的笔墨夺过,落笔成章,痛陈当前的民族危机,指斥清廷的愚昧无知,毫不掩饰自己推翻封建朝廷的不渝决心。
气急败坏的清吏妄图从他口中获得革命党人名单,极尽酷刑折磨,以铁钉插其手足,牙齿被一颗颗凿落,浑身血肉模糊,三次受刑却始终未透露一位革命党人的姓名。
陆皓东被囚禁死牢10天,后清吏听说革命党人准备劫狱,大为恐慌,决定即刻行刑。11月7日,陆皓东与朱贵全,邱四等一同英勇就义,终年仅27岁。家人仅能寻得两枚牙齿和衣冠,葬于家乡翠亨村犁头山麓,国民政府为他立坟。解放后,由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接管,将墓地设为烈士公园,以志纪念。
孙中山对这位早起革命同志和忠实助手的牺牲悲悼万分,在他晚年的回忆录里,仍提及这位英年早逝的挚友,赞他为“沉勇元良,命世英才”,堪称“吾党健将”,是“中国有事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其“死节之烈,浩气英风,实足为后世者之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