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华闻派”(ukwutuobang)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在4月21日的英国疫情简报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消息就是英国卫生大臣马特·汉考克宣布,英国研发的两种新冠疫苗有了最新进展,其中一种由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的疫苗,准备于4月23日开始进行人体试验。
为支持疫苗开发,汉考克表示,英国将为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供2000万英镑以启动临床试验,并提供2250万英镑给帝国理工学院的项目。
汉考克还说:“英国处于全球疫苗研发的前列。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疫苗方面,我们投入的资金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毕竟,如果能成为首个成功研发出新冠疫苗的国家,将拥有许多好处,我们正在为此倾尽全力。”
此前,牛津大学疫苗学教授萨拉·吉尔伯特(Sarah Gilbert)表示,这款疫苗如果在本周开始的人体试验中成功,有八成把握最快可在今年9月上市。
一般疫苗研制生产的周期需要五年左右,而牛津大学的项目将把整个过程压缩到4个月。英媒在对此进行报道时,也采取了谨慎乐观的态度。毕竟之前英国政府夸下太多“海口”,加上这段时间以来,他们也已经意识到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全世界科学家对它的了解还处于探索阶段。
▲BBC报道标题是《新冠:英国“尽一切力量”开发疫苗》
▲《泰晤士报》报道标题是《新冠:英国明天开始进行人体疫苗测试》
到底英国的新冠疫苗研发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呢?各国疫苗研发又到了什么阶段?
英国两项研究即将进入人体试验
目前,世界主流的开发新冠疫苗的技术类型有: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和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其中前两种都属于比较传统的路线,而三种则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新发展出来的疫苗研制手段。
根据中国《国金证券医药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不同类型的疫苗具有不同技术和研发特点,重组疫苗、核酸疫苗研发相对较快;另一方面,灭活疫苗的研发对场地安全防护等级有较高要求,条件要求相对苛刻。但传统疫苗量产相对容易,而新型疫苗的规模化生产则存在考验。
据路透社4月17日报道,即将在明天开展人体试验的由牛津大学研发的疫苗名为“ChAdOx1 nCoV-19”,这种疫苗属于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具有研发快、规模生产难的特点),是世界各地生物技术和研究小组正在开发的至少70种新冠候选疫苗之一,目前至少有五个疫苗项目已进入人体试验阶段(后文会详解这方面的情况)。
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Jenner Institute at Oxford University)教授兼主任阿德里安·希尔(Adrian Hill)在此前的一次网上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记者。由英国科学家开发的、还在试验当中的新冠疫苗已经开始量产,计划到今年9月份完成100万份。也就是说,这种疫苗是一边进行试验,一边进行量产。这可谓是为赢得全球疫苗竞赛、提高速度进行的一场豪赌,也可以说是在冒着风险“抢跑”。
▲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教授兼主任阿德里安·希尔
他还说,他们有三个制造合作伙伴在英国,两个在欧洲,一个在印度,一个在中国。最初的制造成本将达到“数千万”英镑,并承认在试验成功之前就开始生产会增加风险。
▲路透社对牛津大学一边进行新冠疫苗人体试验,一边进行量产进行了报道
希尔和他的合作研究人员,包括牛津大学疫苗学教授萨拉·吉尔伯特表示,他们“高度相信”,ChAdOx1疫苗的人体试验将在预防新冠感染方面显示出积极的结果。研究小组说,之所以将这种疫苗选为最适合研发的疫苗,是因为它一次注射就能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牛津大学疫苗学教授萨拉·吉尔伯特(Sarah Gilbert)
与此同时,帝国理工学院也正在推进核糖核酸(RNA)疫苗的人体试验,这种疫苗和牛津大学正在研制的重组病毒载体疫苗一样,也是具有研发快,但规模生产难的特点。
他们昨天(21日)在推特上发出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呼吁任何年龄在18到55岁之间、身体健康的人都可以参加帝国理工的新冠疫苗人体试验,每人的“劳务费”在190镑到625镑之间。
▲帝国理工学院在推特上发布招募志愿者的信息
志愿者分别在帝国理工、南安普顿大学医院和布里斯托尔儿童疫苗中心进行疫苗接种(泰晤士河谷的疫苗中心暂不参与)。
▲参与帝国理工新冠疫苗试验的志愿者,将分别在上述除泰晤士河谷疫苗中心的三个地方进行试验
帝国理工的新冠疫苗人体临床试验预计将于6月开始,“我们将通过随机分配参与者接受注射新冠疫苗或对照注射,同时进行血液检测,为接种疫苗后出现的症状进行信息收集。”
据悉,该试验将持续6个月,在此期间,志愿者将需要到其进行测试的疫苗中心4-12次,这取决于他们所在的组别。
▲帝国理工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疫苗研发
研究人员解释说:“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将招募1112名志愿者,其中有多达561人将接种候选疫苗,多达551人将接种对照疫苗。志愿者们将被蒙住眼睛,他们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组别。”
这个由帝国理工学院传染病系的罗宾·萨托克(Robin Shattock)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从2月初就开始在动物身上测试这种疫苗。
▲帝国理工学院传染病系的罗宾·萨托克教授
疫苗开发的最大障碍是大规模生产和销售,英国已经承诺向流行病防备创新联盟(CEPI)提供2.5亿英镑(约3亿美元)的援助,远超它所占份额。此前,流行病防备创新联盟表示,需要国际社会提供2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来开发这一关键疫苗。
此前,英国政府先后两次宣布投入2000万镑,共计4000万镑,资助CEPI 科学家成员—英国女科学家凯特·布罗德里克(Kate Broderick)的研究项目,以及帝国理工学院和牛津大学等高校的疫苗研究项目。3月6日,英国政府再宣布拨款4600万英镑来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和检测研究。
▲牛津大学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新冠疫苗的相关研究
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陈铮鸣也向BBC表示,英国的做法首先要把最有希望的(项目)定下来,而不是一拥而上。
新冠疫苗研发:是科学的战争,也是国与国的较量
正如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昨天在疫情简报会上所说,“最好的抗击新冠病毒的方式就是疫苗”。这其实既是科学与病毒的战争,各国之间也在暗暗较劲。其中,中美两国走在了最前面。
中国:两种类型的三项疫苗进入人体试验
疫情之初,中国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新冠病毒毒株并向世卫组织共享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发布。中国目前正在研制的疫苗包括了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这五种。
▲在上海,工作人员演示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实验过程(图片来自新华社)
据4月20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已有3个疫苗获批进入了临床试验。其中陈薇院士团队的腺病毒载体疫苗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研究,已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这是全球首款进入二期人体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4月12日,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申请的灭活疫苗获批,已进入临床试验。
4月13日,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灭活疫苗也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在北京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生产基地,工作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样品进行纯度检测(图片来自新华社)
4月20日晚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秦川团队领衔,联合北京科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在预印本bioRxiv上传了题为“Rapid 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for SARS-CoV-2 ”的研究文章。该研究是新冠病毒灭活病毒疫苗的临床前动物模型的中试研究,这也意味着全球首个新冠疫苗动物实验数据出炉。
▲秦川团队领衔的全球首个新冠疫苗动物实验数据出炉
美国:两项疫苗进入人体试验
3月16日,就在陈薇院士领衔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在同一天,由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和莫德纳公司(Moderna Therapeutics),合作研发的mRNA-1273疫苗的临床试验,也在位于西雅图的凯撒医疗集团华盛顿卫生研究所开始实施,这种疫苗属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和帝国理工研制的疫苗类型类似)。
▲莫德纳公司在自己的官网上表示:3月16日,他们与美国官方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进入第一期人体试验
美国艾奥瓦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斯坦利·珀尔曼表示,美国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快速启动,是由于跳过动物安全性实验步骤。如果说之前牛津大学一边进行人体试验,一边量产疫苗的操作是“抢跑”,那么,美国的这种做法就是直接少跑一段。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6日表示,由美国伊诺维奥制药公司研发的脱氧核糖核酸疫苗INO-4800也进入一期临床试验。
据莫德纳公司最新透露,公司计划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二期人体临床试验,并最早可能在 2020 年秋天开始三 期人体临床试验。莫德纳公司还在4月16日表示已与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开发局(BARDA)达成协议,将获得最高 4.83 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也就是说,截至目前,从全世界范围来说,不算英国明天才开展的牛津大学的疫苗人体临床试验项目,目前至少有中国的两种类型的三个项目,以及美国的两个项目进入了人体试验阶段。也就是说,以新冠疫苗进入人体临床一期试验的时间和项目数量来说,目前中美都处于暂时领先阶段。
按照通行惯例,光是临床试验就为三个研究阶段。据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介绍“走完全部临床试验,少则3至5年,长则10多年,一些疫苗甚至几十年都没有做出来。”所以一期的新冠疫苗人体实验,还只是人体试验的早期阶段,即便在这个环节处于领先,也不一定能笑到最后,最终还是以上市时间,越过这一“终点线”来定胜负。
澳洲、德国:相继进入动物模型和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除了中国、美国、英国三国已经在开展新冠疫苗的研发之外,澳洲和德国等国也在进行疫苗的研究。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表示,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动物模型进行全面的疫苗临床前试验。
▲4月初,澳洲宣布开始进行新冠疫苗的动物模型试验
就在今天,德国也宣布批准首个新冠疫苗项目进行临床试验,位于美因茨的Biontech公司获准就疫苗试剂进行临床试验。据该公司表示,将会在大约200名志愿者身上进行疫苗的接种试验工作。
▲今天(4月22日)的《金融时报》报道,德国批准首个新冠疫苗项目进行临床试验
之前,美政府欲重金挖角德国疫苗公司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一匿名德国政界人士向德国《星期日世界报》透露,特朗普政府还提出愿意以提供大量资金让CureVac制药公司从德国搬至美国,试图独家获得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成果,并将竭力为美国获得疫苗,且为美国专用。
新冠让世界陷入封锁,全球科学家却在打破国界
虽然,世界各国都在争相进行疫苗开发,但是各国的科学家也在努力打破疆界,来联手研制新冠疫苗。
据4月2日的《纽约时报》刊载的一篇名为《新冠如何改变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合作方式》的文章中指出:“科学家们却在打破国界,建立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球合作。研究人员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国家的专家如此急切地同时关注一个主题。几乎所有其他研究都暂停了。”
▲4月2日,《纽约时报》刊载文章《新冠如何改变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合作方式》
文章还表示:“如学术荣誉等往常重要的事情已被搁置一旁。与发期刊相比,在线信息库使论文可以提早数月供查阅。研究人员已经鉴定并共享了数百种病毒基因组序列。多项临床试验已启动,将全球的医院和实验室聚集到一起。”
“我从来没有听过科学家——真正的科学家,高素质的科学家——用国籍说话,”在意大利主持一项新冠病毒临床试验的弗朗切斯科·佩罗内(Francesco Perrone)博士说。“我的国家,你的国家。我的语言,你的语言。我的地理位置,你的地理位置。这与真正的顶级科学家真的相去甚远。”
▲3月21日,意大利贝加莫一家医院正在治疗新冠患者
《卫报》《今日美国》等媒体也撰文,呼吁各国加强协调合作,携手抗疫。
日前,一个由全球120多名科学家、医生、资助者和生产商组成的全球疫苗研究专家组发表公开宣言,承诺在世卫组织协调下,共同努力加快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
世卫组织的声明也提出,这有利于减少效率低下和重复劳动问题。
▲世卫组织关于全球120多位相关人士组成的全球疫苗研究专家组发表公开宣言
在全世界的科学家打破国界时,一些大的制药商也开始寻求合作。4月17日,英国的葛兰素史克(GSK)和法国赛诺菲(Sanofi)宣布将联手研发新冠肺炎疫苗,将于今年下半年进行第一期临床试验,如果顺利,力争明年上市。
文 彭琳
图片为网络图片
如果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也有自己的看法、思考和分析,欢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了解全球抗疫的最新前沿动态,请点击链接,进入“新冠疫情下的中国与世界”专题主页:
| 华闻派《华闻周刊》官方微信公众号——华闻派(ID:ukwutuobang)。读华闻,看世界可以更直接。 |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