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刘成浩先生,精神矍铄,炯炯有神的双目闪耀着坚毅的光芒。
“历劫余生幸此身,龙种双袖满风尘”,刘先生如是坦言自己一生的崎岖险途。9龄肇始呼民主,十二唏嘘脱寇险,十有七而立于军,建国立功宦途坦。逆料五八天下变,身陷囹圄食难咽。为留青山勉西行,奈何一去三十年。险夷今夕化浮云,笑傲寰宇从头看。提起自己跌宕惊险的一生,古稀之年的刘成浩至今仍激动不已,过往云烟历历在目。
幼立浩志,一勇当天下
自古英雄出少年,9岁的刘成浩便活跃在韶关抗日后方。时值二战远东战场,战火隆隆,国民党征兵10万,远征缅甸。这位12岁的优秀少年在众人面前镇定自若,激情洋溢,号召青年参军卫国,其爱国热忱可见一斑。
抗日胜利后,国民党军纪不明,肆意横行,烧杀抢掠,为害百姓。这时,游击队暗中接触身为教员的刘父,他们的交谈被刘成浩听到耳中,记在心间。拯救国家,拯救穷苦百姓的信条成为一种使命,深深地烙在他的心田。对共产党的向往和对国民党的愤恨与日俱增,终于在1949年4月,结束了期中数学考试后,17岁的他背着家人毅然向着未来,向着光明,向着理想,投奔了中国共产党。
数周后,16岁的二妹、15岁的三妹也被他带到部队,为了救国救民的共同理想,跟随游击队征战四方。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解放后,刘成浩在法院任审判员。然而,1958年的反右运动如一道晴天霹雳,刘成浩被打为右派,撤销公职,进入劳教所。昨日官服加身,今日铐镣锒铛,这当头一棒让他不知所措。然坚韧的刘成浩没有败给这不公时运,他就像一棵咬定青山的岩中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韧的心性,浩淼的心胸使他在冤屈劳教期间仍获“劳教积极分子”的称号。
政治浩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四清运动即将来袭,刘成浩再次被锁定。面对着生死存亡,面对着花甲之年却受尽人间疾苦的父亲,刘成浩忍着内心的痛苦,翻身跃入河中,逃出边防军的枪口,拼死泅水到香港,最终辗转到了英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刘成浩在祖国饱受煎熬,尝尽人间苦楚,三十载未能踏入故土。然刘先生一颗爱国的沸腾之心八十年未曾更改。
1993年,刘成浩终于第一次返回祖国,返回故乡罗湖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重游故地君又来,人是物非道变幻。今日故乡,渔村换大厦,天堑变通途。祖国的变化触目惊心。同年,剑桥第一个华人社团——剑桥华人联合会成立了,刘成浩任第一届副会长,专心剑桥侨务事宜。如今正直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谈起辛亥革命,刘先生感叹不已:要想恢复中华,势必祖国统一。如今,辛亥革命100周年正是国家统一的大好契机,孙中山和“三民主义”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的信仰。若可以借此机会,两党求同存异,共举大计,国家统一翘首可待。
后记
离乡三十载,刘成浩未回桑梓,直到父亲去世,二人未曾谋面。刘成浩先生提笔泪纵横,写下《怀念父亲》以奠先父在天之灵。在此,与刘先生共同缅怀刘父,笔者题诗一首,诗曰:肇业漫道艰共险,成败浮云转头空。棠花满庭随心赏,浩然正气向天横。
(文章作者:曹馨荻 漫画作者:朱芳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