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闻周刊记者:陈甲妮)
《华闻周刊》:在川大学习美术专业,来英国选择了MBA专业,再后来进入投行工作,您的专业领域跨度是很大的。能否谈谈您的职业转换?王春华:对,我之前学习了多年的油画,对于艺术技法和鉴赏有一定的基础。之前学习画画,一直是关在画室里自己进行创作的;2000年,来到英国,跟人打交道是我对专业选择的一个考虑。小组讨论、团队合作、案例分析等提高了我过去所欠缺的能力。毕业后正赶上伦敦的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状况下,就顺利地进入了金融界。由于惯性吧,这一干就是10年,花旗、德意志及JP摩根等让我得到了锻炼。但我对艺术仍然很眷恋,虽然在金融行业工作,但是我一直很关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所以我进入金融界反而对于我的职业发展是加分。
《华闻周刊》:离开高薪的投行工作到成立中国国际艺术交流协会,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让你有了辞职的想法?王春华:艺术品在中国这两年来显著升温,跟金融手段是分不开的。中国大量的藏家对艺术的参与在很大基础上是将艺术品的投资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和手段操作。这跟目前中国的金融格局分不开,中国的投资渠道比较少,房地产市场要实现软着陆,也受到近来法律法规的限制,很多热钱涌向了艺术品。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协会成立了。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把艺术品作为金融工具,将艺术与金融的结合,无论是把艺术收藏作为个人爱好还是投资组合。
《华闻周刊》:该如何真正地实现艺术与金融的结合呢?王春华:我们并不希望组建单一的展览,而是策划了一系列的项目。与中国官方机构合作,邀请官员、学者和专业人士参与巴塞尔艺术节,艺术节期间和艺术家、藏家及策展人、博物馆、画廊、金融收藏者汇聚峰会探讨资本与艺术的联姻,再于伦敦向西方听众针对中国市场举办研讨会,所以6月即将举行的中国新文人画派展是在3位一体的情况下出现。所以艺术与金融的结合并不是我们的口号,而是在有理论研讨会的基础上推出画展,将画展激活,从而落实艺术与金融的结合。
《华闻周刊》:既有专业的艺术背景,又有金融的从业经验,有没有想过自己开办画展或者经营画廊?王春华:(笑)最后一次作画已经是10年前,开画展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作画需要一种境界,在金融界工作后,已经很难找回当年的作画心境和情绪。没有创作欲望,所画出的作品也是没有灵魂的。艺术管理者与艺术家很难合二为一。但我希望现在从事的与艺术相关的行业,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能给自己制造一个创作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