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闻周刊专题策划:陈甲妮)
在与中国国际艺术交流协会常务秘书长王春华的交谈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艺术是一种金融工具和手段。”
有调查统计,中国艺术品投资回报率在过去6年达到26%左右,优于风险较大的股市和楼市。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欣欣向荣也在不断推进艺术品基金的发展,从2009年至今,中国艺术品投资基金在短期内经历了爆发性的增长。
就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中国国际艺术交流协会成立了,吸引了一群在艺术上有造诣,且在金融界有基础的“艺术商人”们。
离开艺术界的10年,王春华在英国金融投行工作,但并没有真正离开艺术这个圈子。“我们的着眼点主要就是从艺术和金融结合的角度,在不尚失艺术美感的艺术价值下,尽量地把它的金融价值,投资价值开发出来。”
即使离开了从事10年之久的高薪投行工作,王春华对于自己的未来显然充满了信心。“在这样一个艺术品市场的大环境下,我们首先希望能够将中国的艺术家推向欧洲,并搭建一个平台,让中西方的艺术家能够相互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将艺术作为金融的工具。这不是口号,我们正为这个目标策划了一系列的项目。”
在这一期中,我们通过《中国:记忆与想像》群展认识了这么一群“艺术商人”们,了解到了一个艺术与金融的有趣组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