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剑桥大学学生社团的换届选举,引发了当事各方的“口水战”。经过媒体的报道,“剑桥校园选举风波”更是将事件的主角推到了风口浪尖。但“风波”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其中又有多少被此前的媒体报道所忽略的细节?《华闻周刊》记者对当事各方进行了采访调查。
一场未循惯例的社团选举
2011年7月20日,某海外人气论坛的多个版块上都出现了一条以粗鄙耸动的涉性文字作为标题的帖子,指称剑桥学联主席常非凡为 “伪主席”,质疑其换届连任的合法性。
该帖不仅短时间在论坛里获得众多跟帖评论,同时也被转发到各大网络社交媒体,事件传播在留学生圈里迅速扩大。也正是这条帖子,让绝大多数局外人第一次听说了剑桥学联换届风波。
帖子内容称,常非凡为了获得连任,违背学联章程,未行选举即“强行内部表态”,随后便宣布自己已经连任。
这个“内部表态”所指的,是7月11日剑桥学联工作总结大会。正是对这次会议的不同理解和态度,导致后来的一系列风波。
据常非凡一方的说法,11日的会议是工作总结大会,会上同时推举了下届主席候选人,而唯一候选人就是常非凡。
对于有媒体报道说,在常非凡宣布连任前,“已有几位成员表示过要参选”的说法,常非凡并不认可。常非凡对毛丰(时任剑桥学联副主席)和陈鲁滨(时任剑桥学联娱乐部部长)都提出过推荐他们出来竞选,但毛丰又要回国调研,从7月到9月都不在(剑桥)。陈鲁滨也一直对大家说他不想选主席的。
但常非凡的说法遭到了部分学联执委的质疑。时任剑桥学联网络部部长的陈奇,在接受《华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提及:“今年常非凡曾在一封邮件中说,7月份之前,她就知道有几个人想要竞选。她出于学联的稳定,才提前举行了活动。这明显表明,她知道她知道有其他候选人。”
除了候选人选以外,部分执委对于11日会议的开会时间、通知方式和参与人数也有质疑。陈奇说,按照惯例,剑桥学联一般是在每年10月迎新后换届选举,而今年提前到7月举行,又适逢学生放假。
陈奇说:“以往学联开会都是通过邮件列表电邮通知的,但是7月的会议是常非凡在7月9日通过电话通知我的。由于7月11日当天我有事,就没有参加会议。”由于不是通过邮件列表全员通知,也就导致了学联内部一些副主席、部长,对于会议举行并不知情,这也为之后换届选举合法性遭质疑,埋下了隐患。
而拥护和反对换届选举的双方,也对当天会议的情况,有着不同的复述。陈鲁滨7月15日在发给学联主要成员的一封邮件中这样描述: “最后的举手表决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是选举,这是所有的在座的各位当时的约定,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我理解的周一的会议只是学联总结座谈会,而不是换届选举大会。”
然而另一位参加11日会议的核心成员却向《华闻周刊》记者证实,会议主持者明确提及了“选举主席”的说法,陈鲁滨等两三人当时还提出质疑,认为选举的代表性不够,而当时与会的大多数执委还是赞同常非凡连任主席的。
常非凡本人也回忆了当时的情形:“第一轮投票,主持人说投的就是常非凡连任。陈鲁滨当时有顾虑,第一轮就弃权了。主持人说所有人都投票了,你一票弃权了,我们会议记录要这么写的话,你觉得这样好看吗。陈鲁滨就有点不高兴了。主持人就说,我们再投一轮。陈鲁滨就说,你要再投一轮的话,换一个说法我能接受,我才能举手。主持人就说,那这样吧,我们说支持常非凡继续带领我们新一届工作。这样都举了,全票通过了。”
换届连任是与非
会议结束后,基于在会上已经达成的“共识”,常非凡团队向剑桥大学等官方机构报备,并通报了相关媒体。然而,就在常非凡团队筹备新一年规划的时候,一封远自中国的电子邮件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时任学联副主席的李仝昀,6月份就已回国调研,由于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总结大会或换届选举的通知,当他事后得知常非凡已经连任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惊”。在发给学联核心成员的一封邮件里,李仝昀说“继续保持学联连贯性的方式应该是努力培养新人,建立好梯队,搞好换届选举,而不是一个人霸占着这个位子”,锋芒已经直接指向连任主席常非凡。
李仝昀的邮件,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名原本就不满选举安排的学联成员,紧跟其后直抒胸臆,质疑这次选举以及当选主席常非凡的合法性。
由此,出现了7月20日网络发帖炮轰常非凡的一幕。提及反对她的人对她“自我连任”的责难,当事人常非凡感到难以接受。
“(换届连任)不是我提出来的,(是)大家提出来的,有主席团的人啊,执委啊。”常非凡说,“我是不想连任的,是不想提前选举的,这对我个人没有任何好处,我干吗要引火烧身呢。”
常非凡对《华闻周刊》记者说,当初答应连任学联主席,自己也是有过顾虑的。因为要兼顾剑桥的博士在读学业、学联工作和自己在国内的开发项目,长期超负荷工作,常常每天只睡3、4个小时。如果留任学联主席,等于在新的一年里再次给自己加压,她也担心会精力透支。但最终考虑到,一方面“新人资历还不能服众”,另一方面自己手上的确积累了一些“便利和资源”,是开展工作所需要的,所以在大家的推举下,接受了连任的安排。
不过,显然,反对常非凡的人并不这么看。李仝昀在邮件中就毫不掩饰地说“在排除潜在异己的情况下,举办此次会议是有预谋的”。
学联秘书长陈君则表示“所谓的‘全票通过了选举常非凡担任第28 届学联主席’的决议是完全不存在的……出现如此不明不白的告示让我非常震惊,有上当受骗之感。”对于改选后的人员任免,也有持不同意见的声音。按照陈奇的说法,7月11日常非凡连任后任命的学联干部“全部是支持常非凡的人,不仅是反对她连任的,即使那些没有明确表态的人,都没有被任命”。
针对非议,常非凡表示也试图和反对她的人进行沟通。她给率先向她发难、人在国内的李仝昀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我说我要跟他沟通讨论换届的情况,让他尽快给我回个电话,但是他没有跟我联系。”
与此同时,学联网络部和常非凡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由于学联网站在注册时放在学联副主席毛丰私人名下,同时毛丰也分管网络部工作,因此在常非凡宣布连任并试图继续领导网络部工作时,毛丰和网络部部长陈奇等人就开始抵制常非凡的部署。
陈奇解释道:“我当时发邮件(给常非凡)说,欢迎学联正常运作的新闻,但是如果想把学联的网站变成她控制的私人财产,我是不会同意的。”
同时,双方都指责对方试图控制会员邮件列表和学联网站管理权。被毛丰、陈奇实际掌握的学联网站从7月份起,陆续发布质疑常非凡连任合法性的文章和民意调查。
而常非凡也另外注册了一个学联网站,用于发布她所带团队下的活动信息。事实上出现了两个学联网站同时并存的情况。剑桥学联的一致性和团结性已经濒临解体。
学联被注销 原由各执一词
在两个团队各执一词、相互角力的情况下,网上舆论仍在发酵,对剑桥学联换届风波的不解和指责声不绝于耳。此时,常非凡的团队成员向她建议,不要和反对的人发生争执,“希望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要激化矛盾”。
然而,8月下旬,中国学联指导老师袁博平老师(由剑桥大学指派指导剑桥中国学联工作)的一封邮件,让常非凡大吃一惊。袁老师在邮件中告知常非凡,学联在剑桥大学的社团注册被“暂停”(Suspend)了。
常非凡回忆说:“我和他(指袁博平老师)都没有收到任何的(通知),就是(陈鲁滨)他们自己跑去找大学的。我就给大学写信了,我说我们这样一个社团,你们怎么不和我们沟通,就这么做了。”
常非凡说,她后来了解到,反对她连任的那些人,不经和她商议,也越过袁博平指导老师,直接找到学校负责学生社团管理的校监(Junior Proctor),对学联7月份的选举合法性进行投诉。
然而,学联部分成员的投诉,导致校监发现,学联20多年来多次修改的章程,一次也没有在学校备案过,换句话说,学联拿不出一份自己内部公认、同时也能获得校方承认的统一章程,因此选举到底有无“违反章程”就更无从说清了。
此后不久,校监Jane Spencer给事件主要牵涉人群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并附上她与袁博平老师就此事发出的联合声明。
在常非凡向《华闻周刊》记者展示的邮件打印本里,记者看到,Jane Spencer表示不会评判学联7月份内部选举的合法与否,作为社团监理,她的考量仅基于该社团成员是否团结合作,即学联成员能否就新的章程制定达成彻底一致。
她同时警告,如果未能解决争执重回团结,中国学联在剑桥大学的注册将在10月1日被注销(de-register)。
当27年历史的社团命运被悬之一线的时候,意见相左的学联成员们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10月1日,校监约见学联成员代表,多位学联前任和现任骨干成员也发信表态,希望更新章程,保住注册,继续正常的社团运作。据常非凡向记者介绍,当看到学联内部已经达成趋同的意见,校监当时即表示保留学联注册资格,等待他们提交新的章程。
就在常非凡团队认为剑桥学联终于渡过难关,可以重新上路的时候,又发生了戏剧化的一幕,导致形势再次急转直下。
10月4日,剑桥大学迎新大会。陈鲁滨、毛丰、李仝昀等人出现在现场,喊口号,发传单,重指剑桥学联换届选举不公。据在场的同学向常非凡描述说:“(他们)把我们团队摆的摊子给掀了。大学里(迎新摊位)只让站两个人,他们叫了一堆人,放上他们的东西,把地方给占了。大学的人过来维持秩序,发生了争执,说他们违反了学校条例,被保安驱逐出现场。”
当日,正好是接替Jane Spencer新上任的剑桥大学校监Oren Scherman到任第一天,他随即接到了相关情况的汇报。
常非凡等人当时也即刻和Oren Scherman沟通,希望不要因为这件事影响他的判断,常非凡向他解释说事情只是“个人行为”,不代表整个学联都不团结,希望不要影响剑桥学联的注册。
然而,常非凡的解释并没有起到作用。10月6日,剑桥中国学联在校方已长达27年的注册被正式注销。
在注销通知邮件里,Oren Scherman说,由于学联成员无法保持团结一致,因此决定取消注册,同时他也表示,如果学联成员能够就更新章程展开“以建设性的方式开放商磋”,他将乐于为学联恢复注册。
常非凡在回顾学联被注销一事时,几次提醒《华闻周刊》记者,校方从头到尾都没有评判她当选连任的合法性问题,10月4日陈鲁滨等人的闹场是导火索,而章程混乱和内部不团结,才是导致学联被注销的真正原因。
但是陈奇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学联没有在学校给出的最后时限(10月1日)提交章程。”而这种后果,正是常非凡的拖延直接造成的。
“我从收到学校关于限期提交章程的要求之后,就不停地给常非凡发邮件,从8月份开始催。但是常非凡一直都不召开会议讨论章程的事。”
在经历了换届风波、章程风波、注销风波后,剑桥中国学联虽然还在常非凡领导下开展着迎新、联谊等日常工作,但实际已经陷入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中。
反对常非凡的一些同学此时提出重新选举剑桥学联主席的要求,陈鲁滨和杨鑫要求参选。校监Oren Scherman也很快改变了不干涉学联内部纠纷的态度,常非凡说,Oren Scherman把重开公开选举作为中国学联在剑桥大学重新注册的条件,对她“施加压力”。最终,11月初,常非凡正式决定,接受反对方和校方重新公开选举的要求,作为三位候选人之一,参与定于12月2日在剑桥举行的学联主席选战。据《华闻周刊》记者了解,这次选举,既是剑桥学联继2009年以来首次公开选举,同时由于校方介入和主持,也是剑桥中国学联历史上首次接受非中国籍人士投票的主席选举。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