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头亮瞎人眼的金发为标志的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昨天霸占了大部分英国报纸头条。上周末卡梅伦刚发表宣言“全力以赴支持英国留在欧盟”,但没过两天,他的伊顿好校友鲍里斯·约翰逊马上背后捅了一刀,在《每日电讯报》发表长文力主“脱欧”,称“这是真正改变英国与欧洲关系的难得良机”。
而更令人伤心的是,据称鲍里斯·约翰逊是在公开支持脱欧前的9分钟,才短信告知卡梅伦这一决定。之前频繁“秀恩爱”现在沦落到“短信分手”的结局,想想就让人有点小难过呢。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上周六宣布退欧公投日期,建议选民投票留在欧盟;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周一早上就公开表示力挺英国退欧,让英镑汇率和卡梅伦的心灵受到深深的伤害。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约翰逊将英国退欧称为“能带来真正改变的难得机遇”。他还公开表示欧盟正处于“偏离正确民主管控的危险之中”,这也被认为是对支持英国退欧者的鼓舞。
这场风波其实早有伏笔。约翰逊此前曾在为《每日电讯报》撰写的专栏文章中称,在英国与其他欧盟成员国的谈判中,小卡同志已经做出了艰难卓绝的努力。然而,他坚持认为欧盟其他国家“只在一个族群说‘不’的时候才能真正听进去他们的话”。
约翰逊近日在下议院发表演讲,再次强调支持英国退出欧盟的主张。卡梅伦冷淡地回应说:“我确实认识一些已经进入离婚程序的夫妇,但是我还从没见过哪对夫妇离婚是为了增进感情的。”翻译成中文大概是no zuo no die 为何try,真离了你可咋整.....
这两天英国媒体一刻也没闲着,忙着起标题,比如“约翰逊给卡梅伦添堵”、“卡梅伦让约翰逊的退欧言论难堪”等等,他们热衷于追捧这场“相爱相杀”,尤其是俩人曾同时间在知名贵族中学伊顿公学读书。
《每日电讯报》就有一篇评论深扒“伊顿往事”,说约翰逊比卡梅伦年长两岁,是学校里的明星、拿奖学金的优等生,才华过人、自命不凡;而同期的卡梅伦却相对平凡,起码他没有奖学金,在一所精英氛围浓厚的学校,他居然没有“西装、马甲和衬衣绅士三件套”,被指穿得不够讲究。很像一场俗套的校园剧设定有木有?!
同在精英学校,约翰逊才是二人中被认为最具潜力的“明日领袖”,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的了。不过,很多媒体将约翰逊跟美国的特朗普并举,似乎只看到约翰逊逗比的表象,其实人家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到如今他都不承认卡梅伦的“胜利”。他的家人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还说虽然卡梅伦个子比他高,“但是他看着约翰逊的眼神,仍然像是看伊顿的精神领袖”。
各家媒体火力全开,调侃起这对从伊顿走出来的好兄弟。上面插图用“ET TU, Boris?”做标题。这句话源自刺杀凯撒事件。“Et tu, Brute?”是恺撒临死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中文一般译作“你也有份,布鲁图?”。布鲁图是凯撒一手提拔起来的,但布鲁图是“刺杀凯撒事件”的主谋,所以这句话在西方谚语中等同于“背叛”。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这个伊顿公学到底对英国政坛有多大的影响呢?2010年,卡梅伦内阁中有13位成员曾经就读于伊顿公学,江湖人称“伊顿公学帮”;而从第一任首相沃波尔到如今,已经有20位首相从伊顿公学走出来。
虽然约翰逊被比作“英国特朗普”,虽然他的表情包冠绝英国,虽然他在英国经常被恶搞,但这也阻止不了英国人民对他的喜爱。“下一次选举,谁将入主首相府?”没想到约翰逊的支持率颇高,在“下一届首相”的博彩中,他的赔率是2:1。
英国有句老话说得好,“铁打的伊顿,流水的英国首相”。由萨顿信托(Sutton Trust)在2012年发布的一项教育报告显示,英国社会精英阶层有足足四分之一毕业于伊顿公学。连前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都跳出来说,唐宁街“伊顿人”数量多到荒唐。
2014年,英国社会流动和儿童贫困委员会公布的一项报告称,英国已经进入“高度精英化”阶段,那些由贵族中学和牛津大学教育出来的毕业生占据了政治、经济、媒体和公共事业等行业领袖地位。排名靠前的数据包括高级法官75%,内阁成员59%,外交官50%,BBC高管33%,影子内阁成员33%等。
媒体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来围观这出“恋人分手、夫妻反目”的戏码。然而无论两人在台面上撕得多厉害,但他们依然是有着共同社交圈的“老男孩们”(伊顿校友的别称)。说不定两人在台面上针锋相对,但台面下还能称兄道弟还把酒言欢呢。所以看官们也不需太当真,毕竟政治有时候就像一场游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