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千呼万唤之中,John Lewis终于推出了圣诞广告。为了这个广告,英国人伸着脖子等了一整年。结果,被英国人“嫌弃”,跑到Twitter上狂吐槽。但邦主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个。
你有没有发现?今年的John Lewis广告一改过去先抑后扬的作风(以前总是先送上悲伤的铺陈,之后再来个温馨大结局)。今年,广告主角换成了斗牛犬、狐狸、松鼠和刺猬等一大群萌物在蹦床上蹦跶。
从配乐到家庭场景,从头到尾都是暖暖暖,传递疗愈人心的力量。最后出现一句:Gifts that everyone will love。传达出“无论是谁,礼物人人爱”这么有爱的信息!
不单是John Lewis,连最近上映的电影都走暖心路线。有凯特王妃捧场的电影——《流浪猫鲍勃》(A street cat named bob),讲的是伦敦一个落魄的街头艺人,在流浪猫鲍勃的陪伴下,获得第二次机会,重拾音乐事业的励志故事,最后结局皆大欢喜!里面那只围着围巾的桔猫简直是萌翻了!
商家们都在大打暖心牌,似乎透露出一个讯息:英国人今年都已经过得够苦了,我们就不要再给他们添堵了。
什么?你觉得,11月才过两周,英国人现在开始就在等着庆祝圣诞节,未免也太早了?你先回想一下2016年,鬼才知道英国人都经历了什么!光是“脱欧”这件大事就让英国人受到不少打击,然后英镑跌到创纪录,物价也开始蹭蹭涨。
这些还只是表面的直接影响,还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争论,让社会撕裂,亲人和朋友陷入分歧(邦主之前写过一篇微信,一对父女在“脱欧”后的10周里都没有搭理对)。
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渠道来弥合伤痕,过一个走心的圣诞节,在一系列圣诞仪式中找到温暖和力量。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年的圣诞节,格外被英国人看重,因为这给了他们喘口气的机会。
回想当初,邦主刚到英国时,对圣诞节的认识还停留在12月24日吃圣诞大餐,25日拆圣诞礼物,boxing day大抢购这样的层面上。
在英国生活多年后,邦主发现,圣诞节在英国人的心中可是件年度大事。虽然有复活节、万圣节、新年等等大小节庆,但没有任何一个节日可以像圣诞节一样让英国人全身心投入。这,绝对不是一个轻松就能搞定的节日。
对英国人来说,圣诞节里圣诞卡、圣诞树、圣诞装饰、圣诞礼物、圣诞大餐一样都不能少。
就说这送圣诞卡,就很有讲究。邦主有个英国朋友,每次圣诞节就要写厚厚一沓贺卡,还要挑选几十样圣诞礼物送亲友,今年更是卯起劲来从11月就开始买贺卡。到底送贺卡有多讲究呢?她依照不同人来挑选不同主题的贺卡,还要亲自写贺卡,每一张祝福语都不同。
圣诞卡邮寄的时间也很重要,作为最原汁原味的英国圣诞节传统,贺卡不该是由送卡人亲自交到亲友手里,而是必须由邮递员在圣诞节的早上送达。因为送早了没有圣诞气氛,送太
邦主写到这边,都已经觉得累了,只不过是个圣诞节,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吗?其实,说到底,可以用三个字形容,那就是:仪式感!对英国人来说,过圣诞节就是要走一系列的“圣诞仪式”,这不仅是过节,也是一种精神慰藉。
英国人希望通过圣诞节一连串的仪式能够传递亲情、宽恕、爱与互相扶持的情感,对于当前处于不确定性中的英国社会格外重要。毕竟每个小小的家庭在过圣诞节时,精神上被治愈、心理获得力量,就能让整个社会更快地回到常轨。
不管今年过得多辛苦,节都是要过的。通过这个过程带来的充实感,可以帮助人们得到心理的慰藉,以更好的状态回到正常轨道上。英国人过圣诞节的这种仪式感,就像我们中国人不管个人喜好如何,但中秋节一定要吃月饼、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一样。
还记得邦主小时候过春节,噼里啪啦地放鞭炮,一家人热热闹闹地挤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然后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但是现在邦主回国过春节,好像已经找不到熟悉的年味。尤其因为科技的发展,连红包都被微信红包取代......
但是英国人还在坚守着他们过圣诞节的方式。光是看英国零售业联合会统计出来的数据就可以看出,英国人为了圣诞节砸钱不手软。2015年,英国人每个家庭平均花费796英镑(约人民币6685元)来庆祝圣诞节,每人平均花费596英镑(约人民币5004元)购买圣诞礼品。另外,每人平均花了41英镑(约人民币344元)来买圣诞卡。41镑!就为了买圣诞卡!邦主有种预感,今年英国的圣诞消费额会再创新高!
邦主只能说,或许通过进行一系列圣诞仪式来买买买,也是一种度过“脱欧”低潮和转移压力的方式吧……这个圣诞节满载了英国人的希望,让我们一起期待圣诞节的来临吧!
本文为“英伦依邦”(微信公众号ID:ukwutuobang)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内容合作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