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在追一部国内电视剧,叫《小别离》。主要围绕的就是孩子升学和留学的问题,讲述了三个经济条件不同的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紧张而复杂的关系。
不少人认为,这部片之所以好看,就是因为它反映了一种中国式的“中产焦虑”。其实,在英国也有“中产焦虑”,而且比中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到底中国和英国的“中产焦虑”有没有可比性呢?听小编细细说给你听。
先看看《小别离》里的黄磊和海清扮演的夫妇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黄磊扮演的爸爸原来是医院里的眼科医生,年收入20万左右,海清扮演的妈妈是公司高管,年收入30万左右;住在北京四环内不错的小区里,开几十万的小车;一家人衣食无忧,是很多人眼里典型的中国中产阶级。
但是,看到女儿朵朵因为初中升高中的强大学习压力,而患上了“考试焦虑症”,一向小日子过得挺潇洒的朵朵妈妈也陷入了焦虑。她一想到,万一女儿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进重点大学,意味着“这辈子完了”。于是,一家人动了出国留学的念头。
这样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不少实现了小康生活的中国人愿意把钱花在孩子的留学上。但同样的,这也反映了中国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焦虑。
一些人可能会以为,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父母那一辈喜欢把自己出国留学甚至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在英国这样一个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社会,这样的“中产焦虑”可能比较少。事实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在英国生活多年的小编就来告诉你。
在英国,英国政治经济学院的Mike Savage教授按照2011年的收入标准,把英国的阶级划分得更细了一些,共有七个阶层:
· 精英(Elite)
· 中产(Established Middle Class );
· 技术中产(Technical Middle Class);
· 新兴小资(New Affluent Workers);
· 传统工人(Traditional Working Class);
· 紧急服务工人(Emergent Service Workers);
· 低收入(Precariat)。
也就是说,朵朵一家的收入放到英国来看,也是属于中产阶层(Established Middle Class )。
按照Savage教授的研究,这一阶层的特点是:教育水平为大学文化,典型的职业是警察或助产士,住在郊区,喜欢和精英阶层或者低一级阶层的人打交道。这部分人也是占英国人口最多的,占了25%。
在学者的研究中,英国的“中产焦虑”其实一点也不比中国差,英媒甚至创造出“Squeezed Middle ”(被挤压的中产)这样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现象。
房价涨上天:被迫搬离伦敦
首先,英国特别是伦敦飙升的房价,已经让中产阶级架不住了。远的先不说,先说近的,目前英国的平均房价是21.6万镑,但是伦敦的房价均价已经达到了52.7万镑。
2013年,《星期天泰晤士报》专栏作家艾莉娜·米尔斯(Eleanor Mills)就写了一篇文章叫It’s the middle class’s empty quarter,描述了伦敦中产阶级受到房价高企的影响,被挤出伦敦,搬到别的地方居住。
她写道:“十年前,我家这条街上的复式公寓价格为36万英镑,而上周这样一间公寓卖出了87万英镑的价格,因此普通家庭纷纷卖出自己的房子,搬离这个区域,富有的外国人渐渐成为这里的‘殖民者’。”
她把中产阶级被挤出伦敦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外来投资者推高房价;另一个就是大量的房子被银行家、律师或者医生这些所谓的“精英阶层”买走了。
根据新经济学基金(New Economics Foundation)智库的David Boyle的预测,到2045年,英国的平均房价将涨至120万镑。虽然邦主觉得这个数字有点夸张,但英国房价普遍较高是一个事实。如果不幸被他言中,这意味着,未来只有少数人能买得起房子。
Boyle说,到那时,英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夫妻双方可能都得出去全职工作,甚至他们还得利用业余时间打第二份工。这样休闲时间得大大缩减,你想周末打个高尔夫球或者去做个SPA都是奢望。
Boyle警告说,由于房价的疯涨。未来30年,英国中产阶级即将“消失”,而英国精英阶层的人数将缩小,而低收入阶层将会大大扩张!
私校学费高涨:上不上都纠结
众所周知,英国的私立学校以培养社会精英著称。英国历届首相,不少都是从私立学校毕业的(当然,梅姨除外)。
一般来说,英国的中上阶层都会把子女送到私立学校就读。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富裕阶层也纷纷把孩子送到英国私立学校就读。一份报告称,15年来,英国私校学生人数基本保持不变,但是海外学生人数飙升,占38.5%,其中近21%来自中国大陆,17.6%来自香港。
根据《泰晤士报》的报道,自1990年以来,私立学校的学费每年上涨速度都高于通货膨胀,2015年英国私校的平均学费是3.04万英镑。另据《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名私立中学的学生,如果从13岁入学到18岁毕业的学费总额高达15.7万英镑,是普通中产家庭年收入的三倍!
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还好说,但是如果有两到三个孩子都要进私校的话,如此高的学费,英国中产阶级也会都大呼受不了!
英国的中产阶级把孩子送入私立学校,无非是寄望于孩子未来考个牛津剑桥,或者是帝国理工和LSE。但你以为,考入英国顶尖大学就能挤进所谓的“精英圈子”?只要靠A-Level考试的临门一脚就可以了?其实要想进入英国的“精英圈子”,在孩子上大学前几年就已经决定了。
小编接触的一位华人家长,自己在英国是做生意的,平时开的是几万镑的保时捷,她把两个儿子都送入英国的私校读书,可以说已经稳坐英国中产阶层了。
她觉得英国的教育体制是很“残忍”的,在孩子上学的时候就已经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她说:“有钱人当然选择上私立学校,成绩好一点又钱又没这么多的可以上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s),而没钱成绩一般的就只能去公立学校了。
小编听完此言已经够心塞的了,但这位家长接着告诉小编,特别是在13-18岁之间,有一个分水岭。“如果你想在13岁之前上伊顿这样的顶尖私校,你的小孩就得先上它特定的预备小学。但你想进入这样的小学之前还得先上这些学校的预备学前班。这是一个链条,这样算起来,这些学校的学费可以一点都不低!”
“如果你不是从私立预备学校—私立学校—顶尖大学这样读上来的,即便大学考入了顶尖大学,未来也很难进入他们的精英圈子!”她说。
这样一种链条模式,让英国的中产阶级成为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夹心阶层”:他们本身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或是对小孩的教育有一定预期,所以不愿去读难以进入顶尖大学的公立学校;但是又不像精英阶层那么轻松,私校几年读下来,经济上的压力不小。而文法学校又要考,这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的。看上去好像路子很多,其实每一条路都不好走,英国中产阶级也很焦虑。
到底上不上私校?什么时候上私校?英国中产阶级这种纠结的心理一点也不比《小别离》里,朵朵父母为了孩子要不要出国留学,什么时候出国留的纠结少。这么看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节约支出:到廉价连锁超市购物
以前,英国中产阶级的标志之一是购物都会到Waitrose或者M&S这样的超市去,这里的产品品质才符合他们的生活标准。
如果你住的地方周边有Waitrose,就基本上可以判断此地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社区了,甚至有人说:“不信上帝的中产阶级崇拜的就是Waitrose。”
Waitrose主打的是有机、健康食品,东西的品质高了,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连女王老奶奶和凯特王妃都很喜欢去Waitrose买东西呢↓↓
但是近年来,英国的中产阶级也开始更多去廉价超市购物了。比如Aldi和Lidl,这两个都是德国的廉价连锁超市。他们在超市里面价格的定位比传统的“四大超市”还要低廉得多,看这个图就懂了↓↓
如果时间倒回十年,你根本无法想象英国的中产阶级会放下身段去这些地方买东西。到底原因为何呢?
当然,一方面,这些超市的产品本身就质优价廉,比较实惠,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房价和孩子教育费用等费用的增加,迫使中产阶级选择到价格更低廉的超市购物。为此,Lidl还专门开发一个高端产品系列叫Deluxe,来吸引中产阶级。小编看图觉得也还不错呢↓↓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懂了。其实英国人的“中产焦虑”一点也不比中国人差,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