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别报道)
2月18日,由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发展协会主办的2012年“中国发展论坛”在伦敦举行。来自国际多个著名的政治、经济以及商务界的知名人士齐聚一堂,围绕“中国改革第二阶段”的核心议题展开多层面多角度的探讨。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丛培武、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Stephen Perry)、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许小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沙拉·库克女士(Sarah Cook)、中国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之一的徐小平、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个著名学者在论坛上发言。
该论坛分别从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国社会人口结构变化所面临的挑战、顺应发展需求的中国金融改革制度、改善中国城乡之间差异、发挥中国商业的创业精神与创新力、中国新媒体的社会推动力、中国青年崛起和高等教育改革等多个方面分论坛研讨了中国改革的攻坚难题。
丛培武在致辞中说,当今时代,全球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他强调,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和谐的价值观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二十一世纪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纪。和平发展是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唯一途径。”
佩里在接受《华闻周刊》独家专访时回顾40多年前,英国48家集团破冰者俱乐部如何通过商业经贸往来,推动中英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斯蒂芬·佩里说,48家集团俱乐部见证了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的飞跃,他更是把中国的发展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面对中国发展改革以及中英各项交流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斯蒂芬·佩里对《华闻周刊》讲,唯有不断地加强交流,才能避免各种分歧和争议,实现双赢的发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许小年认为,中国的飞速发展模式并非没有先例,这种模式也有它的问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柯成兴也认为,解决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问题,对中国下一步发展至关重要,除了中国内部继续改革外,外部因素也十分关键。
而徐小平在接受《华闻周刊》专访时称,中国蓬勃发展的创业浪潮,势必推动中国产业的转型,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社会发展。
与会的众多学者也表示,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也进入转型期,面临重重挑战。目前就存在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泡沫,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诸多问题。在制度层面,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大的空间,金融改革亟待推进。
一年一度的“中国发展论坛”由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生会的中国发展协会,联合该校亚洲研究中心、伦敦商务孔子学院、以及英国48家集团破冰者俱乐部联合主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