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高校面临的危机丝毫不亚于受金融危机重创的金融行业,政府将削减25%的高等教育经费、英国本国学生本科学费飚升3倍、生源参差不齐、非欧盟学生签证政策急速收紧、毕业就业求职状况严重不足等等,残酷地鞭挞着严重依赖公共财政的英国大学。 最近,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相继宣布,计划将学费从下一学年(2012-2013)起上涨至政府的最高限额9,000英镑每年,涨幅是目前水平的三倍。对于牛津、剑桥而言,高昂的学费将加快学校的发展。 然而,大部分英国大学则徘徊在求存和消亡之间,惟一的选择是创新改革不断发展壮大。
高教商业化急需管理创新
因为大学学费的调涨,越来越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消费者,但是调查显示大学校方仍然没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适应这一新的“消费者时代”。 由伯克郡顾问公司(Berkshire Consultancy)所作的针、对各个大学校长的调查显示,有90%的受访者相信,高等教育进入商业竞争环境,同时也意味着一些大学院校像公司破产清算一样被迫关门。 在目前英国大学经费面临大幅度削减的同时,有些大学院校选择合并,改变独立大学地位,努力适应环境,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高等教育机构完全关门的。 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大学对新的大学生消费者文化没有提出策略,也没有服务的概念。而面对来自海外的学生,商业创新的要求将更高。根据英国大学组织(Universities UK)发布的数据,英国大学招生人数在过去十年里成长了超过四分之一。其中非欧盟的海外学生人数更是增加了一倍,其中以中国留学生人数成长幅度最大。 针对这种趋势,英国名校走在了前列。
合纵连横 资源共享
英国的伯明翰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宣布双方将加强合作,应对未来挑战。这两所英国知名大学密切合作的领域包括分享学术人才、研究计划和设备。 尽管两所大学将在行政、管理和改善教学及服务学生等方面加深合作。但是伯明翰大学和诺丁汉大学都表示,双方并没有要合并的意向。 这两所大学将继续保持自己的校名,双方的合作仅限于有利且能互相受惠的领域。 诺丁汉大学校长戴维·格里纳韦(David Greenaway)表示,国际领域是两所大学能够加强合作的最佳范例。他表示,诺丁汉大学在中国宁波和马来西亚都开设有海外校区,而伯明翰大学则深耕北美市场,因此新的合作架构给双方都开启了新的机会。 伯明翰大学校长戴维·伊斯特伍德(David Eastwood)表示,两校合作将拓展更多机会,让两所大学的资金收入更加多样化。 两所大学的校长表示,未来的长期发展,双方可能会在扩大入学方面加强合作,甚至会设立共同授予学位的课程。但两所大学校长否认,双方加强合作的动机出自于节省经费,也和高等教育经费削减无关。 而根据《华闻周刊》了解到的最新消息,位于英国威尔士的卡迪夫威尔士大学学院(University of Wales Institute Cardiff) (Uwic)、斯万西大都会大学(Swansea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和位于Carmarthen的圣戴维三一学院(Trinity Saint David)也将组成超级高校战略联盟,应对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