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在国家变革的大势下,何香凝作为人妻,全然没有小女子的凄婉,反而慷慨写诗勉励即将上前线的丈夫廖仲恺。即使数年后亲眼目睹丈夫被害后,也拾起小女子的哀怨,立志“哀思惟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
香凝出生于香港大资产家家庭。因家中有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的亲友,自小就建立了反清思想;结婚之后,又听丈夫仲恺常谈及时事,逐渐加深了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认识。戊戌政变之后,有志青年赴日留学,一时成为风尚。仲恺先生想去日本留学,因要自筹一笔旅费,常为此叹息。而为了成全丈夫的志愿,香凝竟把陪嫁的珠玉首饰卖掉,抛弃原先过惯了的优裕悠闲的生活,于1902年冬季后与仲恺先生到日本留学。
1903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她与仲恺先生参加一个留学生聚会,才第一次看见了在留学生中深受仰慕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不久,香凝与仲恺等就作为“革命同盟”的积极分子,在留日同学中展开广泛接触,进行联络宣传工作。
1903年夏秋之间,孙中山先生离日本经檀香山赴美洲宣传革命。中山先生吸取了在兴中会、华兴会时期历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嘱咐留日志士要注重军事训练,组织学习手枪、步枪射击等技能,为将来发动武装斗争作准备。廖仲恺、黎仲实和苏曼殊等人还组织了留日青年学生成立义勇队,每天清早秘密聚合到大森练习射击,由后辛亥革命领导人的黄兴教授枪法。而香凝先生负责的便是照料烧水煮饭,为他们管理家务。甚至在1904年初香凝预备回港分娩时,她还受中山先生嘱托带密信给陈少白。诞下长女梦醒后,却怕影响在日本的革命宣传工作,于是独自返回日本,只好将幼女留在娘家抚养。仲恺先生也直到一年多以后回港为革命筹款,才第一次与他自己的女儿梦醒会面。
为了革命工作能继续顺利进行,香凝甚至将自己的家作为通讯联络站和开会地点,并答应不雇用日本女工,每天下课以后亲自操持家务,第一次开始学会自己洗米、生火、烧饭的,还要做好会务、专门收藏鞋子的工作。就在答应把家作为工作站的第二天,香凝正式办了加盟手续,举起右手在孙先生的领导下念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有始有终,如或渝此,任众处罚”的誓言。“想到我们献身的革命事业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拥护,势必越来越加快发展,我当晚兴奋激动得彻夜难眠。”在辛亥革命50周年庆上老人娓娓道来。而后武昌起义部队所用的旗帜符号,当中一些就是由香凝先生描绘和刺绣缝制的。
(文章作者:金晓晓 漫画作者:王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