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橄榄球:美国高等教育的精髓
2010-12-31 00:00:00 1979 0 圣诞假期本应是在英国的足球记者们最忙碌的日子,但席卷英伦的大雪则让我们有了回家吃火鸡的机会。 和欧洲大陆其他国家不同,讲究传统的英国球会在圣诞和新年的十天长假中,为自己队里的百万富翁们准备了紧密的4个赛程,可是英国历史上最寒冷的冬天让这一切搁浅,结果大部分球队都被困在了自己温暖的室内训练基地。球赛难得地延期了。乐得其所的我也正好有机会在ESPN上好好跟踪一下,在大洋彼岸陪伴美国人民渡过假日的大学橄榄球“季后赛”。 不去美国,就难以体会到在全世界范围内毫无价值的美式橄榄球——那个美国人称之为“足球”的项目——在3亿山姆大叔大妈心中的分量;不去美国上大学,就更难理解为什么“半职业”水平的大学橄榄球能够每晚在体育新闻上把“职业”的全美橄榄球联赛(NFL)赶出黄金时段。 美国两千多所高等院校,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橄榄球队。橄榄球运动规则繁多,光是进攻队,防守队,特别队(承担开球和罚定位球任务),就需要各十名球员,外加替补,一个球队里出现70,80名球员十分正常。而每年这些毕业的大四学生,仅有不到10%会被NFL的球队选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球员。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尤其是出身于贫困家庭的黑人球员,仅仅是出于对体育的热爱,以及能有机会完成大学学业,将来在社会中施展特长(美国的体育生享有学校四年的全额奖学金),才得以出现在了自己父辈们根本没有想过的大学校园。 所以你在大学橄榄球联赛中所能看到的,是有潜力的孩子真正在为将来拼搏,希望自己的良好表现能进入球探的法眼,并将来顺利进入职业联赛当上百万富翁;而那些资质差一些,只能当“绿叶”的球员们,则十分珍视自己这四年的“职业生涯”,他们在场上和在队中的每一分钟,都甘心为有“球星气质”的队友们“衬托”和“服务”。这两类人所凝聚在一起的球队,每次出场都有必须要证明自己的气势,所以在职业体育中大牌球员特有的的焦躁之气和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在纯洁的大学橄榄球中是绝对没有酝酿的土壤的。 与此同时,所有的橄榄球球员同时也是普通的学生,他们必须在上课之余,几乎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球队训练,遇上比赛(尤其是客场比赛)更是需要向老师请假,回来后补课,考试延期这都是常事。在飞往客场比赛的旅途中,没有职业体育中的赌博,饮酒和派对,所有的球员不是在写作业,就是在温书。 因为若是他们全学年的平均成绩达不到3.0(约等于80%),学校还将剥夺他们的奖学金!这对于昂贵的美国大学中的体育生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 不过就是在这样竞争激烈,制度苛刻甚至有些残酷的体制中,NFL仍旧依靠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顺利的完成了自己历史上的第一个百年。 百年中,无数的蓝领家庭,贫困家庭中的孩子,凭借自己的体育天赋被给予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们中的佼佼者,得以毕业后在更高的级别追去自己的运动梦想;其余的大部分顺利毕业,和体育运动赋予自己的乐观与自信一起向社会过渡。 这根本就是美国社会中“美国梦”的另一个版本:无论你的出身,种族和家世,美国人看重的永远是能力,协作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个简单的公式,从17,18岁的大学教育开始,他们就开始用体育这样一个公众化,曝光率高的载体去潜移默化下一代了。 这就是为什么每届奥运会上,美国体育运动员们留给人的印象,永远是积极的,团队的,真诚的和真实的。这些运动员们多数都从大学时代开始自己的项目,由于同时还要用功读书,这“脑手合练”一下子个人素质就上去了。 这里没有想讽刺谁。不过联想到今年圣诞节英女王的圣诞演说中提到的“体育能够完善社会”的说法,不由得想在这里对我眼中非常成功的一个美式体育教育模式发一番感慨。 同样号称体育大国,英国用一个模拟偶像在公众假期中做些有模有样的宣言;我国则是热衷于以荒废运动员一生的“体制化”和“改龄出彩”去哄抢成绩;而还那边星条旗下的美国,却是脚踏实地地去栽种一个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