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中国工信部召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讯运营商,以及相关OTT业务企业召开内部会议,主要讨论微信业务对运营商网络(包括流量、信令等)资源的占用问题,以及如何监管OTT业务,以及如何向OTT业务收费等。3月11日,中国工信部召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讯运营商,以及相关OTT业务企业召开内部会议,主要讨论微信业务对运营商网络(包括流量、信令等)资源的占用问题,以及如何监管OTT业务,以及如何向OTT业务收费等。
OTT是英文“Over The Top”的缩写,这个词汇来源于篮球体育运动,原本是"过顶传球"的意思。而如今,OTT是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语音、视频以及数据服务业务。比如说,腾讯的微信,以及微软的网络电话Skype。大量的OTT业务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 “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其中传输的价值。
尽管是次高层会议并未达成统一意见,不过三大运营商已开始针对微信进行流量“细化经营”。业内分析认为,三大运营商现在终于醒悟过来,开始向微信等OTT业务讨个说法,直指OTT企业造成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彩信、视频等业务大量流失,因此准备向类似腾讯微信这样的业务进行额外收费。
据透露,运营商酝酿的关于OTT收费的设想包括几个方式:一是按用户收费,而不能再笼统地收取带宽租赁费;二是不再提供不限流量包月费;三是不向低套餐的用户提供OTT业务。
运营商欲分羹
最近几年,随着微信等应用的兴起,有进一步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其中传输的价值。
2012年7月,腾讯推出了微信iOS 4.2版,增加了视频/语音通话功能。这也被认为继短信、彩信之后,腾讯终于动了语音这一运营商“最后一块奶酪”,从而引发了“腾讯将成为第四大运营商”的激烈讨论与争议。OTT业务与传统运营商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中国移动CEO李跃在全球者开发大会上“敲打腾讯”,直指其对信令的占用,表示双方需要解决矛盾。
时隔不久,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也表示,微信确实给运营商业务带来严峻挑战。
根据中国移动的统计数据显示,微信已经占用了中国移动60%的信令资源,但仅仅带来了10%的移动数据流量。这样大规模的信令占用导致了传统语音业务的质量下降,不仅蚕食短信、语音业务,而且干扰了传统运营商通话质量。
李开复在评论一篇名为“微信抄了谁的后路”的文章时说:微信岂止“切入语音助手领域”,简直有潜力“成为移动语音助手”;岂止“变身智能App Store”,几乎有可能“成为移动Store”;岂止“分流移动搜索”,完全有机会“成为移动搜索”!
针对这个矛盾,运营商下定决心从PTT业务中分得利益。
收费前兆
早在两年前,中移动就在研究重新制定按照流量和资源来进行分级收费。而连日多地运营商开始针对微信进行流量“细化经营”,更成为微信收费的前期技术准备。
多位网友反映,北京联通手机上网流量详单查询中已经计入了包含腾讯微信、腾讯手机QQ、人人网、米聊等业务的流量使用量。
北京联通客服也对此予以证实,“向这些OTT业务厂商收费是没有的事情,与收费相反,这些业务上网流量有可能是免费的。因为有些用户有沃派套餐,里面有500M的定向流量。”但分析认为,这或意味着运营商将针对上述业务收费的前兆。
对于向微信收费的话题,腾讯方面回应称:“我们的目标是跟运营商共赢,而不是在基础通讯服务上分一杯羹。在新的无线物联网时代,合作的空间更大。”至于近期有关“微信将向用户收费”的说法,腾讯方面予以否认,表示这“纯属谣传”。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