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8日晚,一场面向华人精算学生的就业讲座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New Academic Building举行。
席间,英华精算协会(CANUK)的组织者、资深从业人员、LSE的教授,为近百名渴望在精算领域发展的莘莘学子传授经验、分享信息。
就成为一名精算师需要具备的素养、精算行业就业前景以及中英精算行业对比等问题,《华闻周刊》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解答同学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自2011年成立以来,英华精算协会(CANUK)致力于为英国华人精算师提供一个对外的社交平台和沟通渠道,CANUK鼓励精算行业人士加入并经常组织一些社会教育活动。
英华精算协会会长张非非接受专访时说道:“此次走进校园为将要踏入职场的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讲座, 也是响应广大精算专业学生的号召,为想进入这个职业发展的人士提供交流的机会。”
精算知多少?
“金领、高薪、稀缺、考不完的证”,是这个行业给人们留下的普遍印象。而精算专业的学生则给出了一个更专业的答案,目前在Aviva工作的克里斯·陈(Kris Chen)说道:“精算师就是运用统计数学的专业知识来解读金融,通过分析过去事件和目前风险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解决方案。”
英国精算师协会(IFA)的特雷弗·华特凯先生(Trevor Watkin)在他的演讲中,对于精算师到底是干什么的解读得更直白一些: “精算师不能预测未来但是可以预测未来未知事件的影响。”
目前英国精算师协会有23950名会员,其中近一半以上来自英国,还有不到十分之一来自澳洲。
从业的领域以人寿保险为主(27%);其次是养老保险(21%);产险位居第三 (13%)。
张非非先生表示:“大陆学生普遍考虑到以后回国工作的可能,大部分选择从事于人寿保险和产险。对于养老保险这一块,中英的法律法规和市场都不太一样,但是相比人寿和产险的区别较小,所以中国学生选择从事养老保险这一块的相对少一些。”
年薪百万?
提到精算师的薪资,估计大家都很好奇。
华特凯先生开诚布公地在他的演讲稿中列举出精算工作人员薪资递增的过程,从最初的精算学生阶段(Student Actuary)每年的32842英镑,略高英国平均应届生年薪(26500英镑),到精算师的每年46515英镑。
精算师的薪资随着经验累积职位上升呈现阶梯上涨,基本需要达到执行总监职位(Function head),其平均年薪会高于百万,这其中时间与精力的付出是不可忽视的,很多人未能成为合格的精算师就已经转行。
考证之路漫漫兮
精算师资格认证主要分为北美和英国两种,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算师不仅仅需要通过全部考试,并且还需要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英国精算考试分为四个阶段(CT, CA, ST, SA),通过这些考试至少需要3-6年的时间。
目前英国精算师协会和十六所大学有免考合作,其中包括卡斯商学院(CASS),肯特大学(KENT),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等等。毕业之后如果能顺利在英国从事精算相关的工作,公司通常会为其员工提供学习和考试的帮助。然而由于PSW工作签证的取消,目前学生普遍感到在毕业之前能找到一份和精算相关并能提供T2签证的工作非常的困难。
在英求职必备的硬软技能
怎样能得到公司的青睐,那就不得不说到公司的应聘要求,这和精算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息息相关。
首先,必备条件就是优秀的A-level成绩,尤其是数学成绩。其次是取得2:1以上的理工科的大学学位。如果大学选择精算专业,这也许可以为你在精算考试这条漫漫长路上迈出领先一步,但其不是必备条件。最后就是需要找到一个精算师培训职位,注册英国精算协会,积累经验。
除了具备以上的教育背景和硬件,伦敦毕马威首席顾问安迪·陈(Andy Chan)的演讲中一一分析了毕马威在面试中所看中的面试者的软技能,其中包括 “商业意识、解决问题、以及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如果有相关的实习经历也会在求职的过程中加分不少。张非非先生说:“实习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好的表现会给公司留下好的印象,在转年的申请中,容易在面试前就已经给HR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还表示,中国学生找工作的最大难点就是签证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目前没办法改变。抛开签证的因素,中国学生还是比较抢手的。之前他在Aviva 约克地区工作中发现,中国学生的勤奋刻苦、考试通过率高、愿意接受职位调动及适应能力强等特点,都得到公司的普遍好评。
LSE精算社团学生代表Mandy向《华闻周刊》说道:“面试环节是最难的一部分。学生们表示,面试问题比较主观,而且学生没有面试经验,都是困扰他们的难题。所以学生社团也经常组织一些活动,请公司的一些专业人士为求职者指点迷津。”
何去何从?
想必大多数留学生在面临着职业选择时,都会考虑到回国与否这个因素。Tower Watson伦敦部高级咨询师也是目前英华精算协会新闻编辑陈雨田先生(Tony Chen),他从工作时间、工作文化、职业发展及整个市场环境等因素为精算学生们展开了详细的对比说明。
陈雨田先生在演讲中提到,英国精算市场已经相对的稳定和成熟,精算师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职业。在中国这个行业还在发展,但是这个迅速上涨的阶段可能很快过去或许已经过去了。
关于中国还稀缺5000名精算师这个说法,陈先生表示数据可能被高估,预计只需要2000-3000名。他还说到,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在英国的华人精算师,要达到管理层的职位比较困难,需要更努力地冲破这个职业瓶颈。
在中国,特别是具有国际工作经验并适应当地文化的精算师升职相对容易。然而在英国工作,工作时间较短薪资较高,高级和初级的精算师的收入差别不如中国的悬殊。
在中国,没有经验的精算学生起薪较低,随着经验积累会有较高的上升空间。曾在广州、上海、香港、伦敦有着十多年精算工作经验的陈先生也为在场的学生分享了他的个人建议:“尽量积累海外工作经历,选择香港或新加坡这样的中西结合的金融中心作为回国中转站,以咨询公司或再保险公司作为跳板,广听贤士建议,充分考虑自身情况,慎重做出决定。”
最后Correlations Risk Partner的高级精算师吉恩·尤(Jean Eu),也是此次演讲里唯一一位年轻的女精算师,她为学生们生动地讲述了自己的职场经历和求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