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二月是情人的节日,因为有了多金才能多情的“情人节”,除了开年的201314外,2月14日情人节、520、七夕情人节、双11、双12等都已经与情人节挂上钩,一年要过6个情人节了。“以前一年过一次情人节,期盼很久,过一次很难忘。现在次数过多了,反而感觉没意思了。加上商家热炒爱情商机,我们那是过节?就是在‘被抢劫’!”不少人这样抱怨。
一边抱怨一边又不得不加入一场场“情人节礼物”的军备竞赛,不论是花钱买礼物“证明”自己爱意的浓度,还是花钱租男女友网友避免单身带来的孤独感, “情人节”已经或多或少发生变质或走样。在“情人节”消费浪潮的背后,更多的是当下的年轻人对爱情的渴望和缺乏,以及理解的“错位”。
手捧玫瑰,莫摔掉了真情
近年来,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已成了固定事项,而3月14日的白色情人节和七夕中国情人节也逐步流行。“现在情人节似乎越来越多啦!光给女友买礼物我就出了N次血了,再这样下去真要‘失血’而死了。”正准备给女朋友挑礼物的小陈抱怨说,“以前一年过一次情人节,期盼很久,过一次很难忘。现在次数过多了,反而感觉有负担,没什么意思了。”
如今,一分钱不花就
“抱得美人归”已是不可能的事了。“去年我才和现在的女友认识,两人确定关系不久,追了她将近一年,自己粗略算了下一年已经花了近3万元,当然并不是说追女孩花钱越多胜数越高,但现代爱情总是得跟消费挂钩。”对于这一波猛过一波的“情人节”浪潮,广州市民杨煜凌直喊“伤不起”。 “情人节期间,巧克力、玫瑰花等那些礼物早就已经过时了,现在的商场一般都在黄金、珠宝、钻石促销上下功夫,什么都要往贵里整,像黄金巧克力、黄金婚嫁套盒、黄金玫瑰花项链等,动辄就是几千上万元。” 说到这里,杨煜凌一脸抱怨,“现在不是我们过节,而是‘被抢劫’,商场造节上瘾,跟我们玩数字游戏,这哪是情人节,简直就是‘情人劫’!”
母亲节情人节待遇大不同
同样是洋节,情人节和母亲节的待遇有着天壤之别。团800曾经对2012年母亲节和情人节期间团购数据进行了统计,两者之间相差了3574万,当然高的自然是“情人节”消费。当然,“孝心”与“爱情”都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团购数据差距也并不能说明网友尽孝不上心,但从记者随机采访的20位80后已婚及适婚年轻人进行的调查中发现,男士中没有1位在母亲节的消费超过情人节,在母亲节的消费上,女生成了消费主力,调查的总体情况和团800数据类似,“孝心消费”不敌“爱情消费”。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母亲节的礼品多以饰品、花、蛋糕、营养品、护肤品、血压仪等为主,显得相对居家和实用,当然更多人选择的是祝福、贺卡、做家务、电话、短信、回家看望等方式;情人节主要是花、饰品、衣服、鞋子、玩具、看电影、自助餐、巧克力等“快消品”,这也是商家愿意出手大力促销的原因。 一个温情偏实用,一个浪漫巧心思,着实看得出年轻人对待老妈和老婆(情人)的不同态度,这不由得令人联想起南京的一位男孩计划拿出1/4的月薪买瓶香水送给女友的事情。他坦承,自己已经别无选择:“如果我送给她的礼物,不论是价格还是牌子都比不上她周围女孩收到的情人节礼物的话,她肯定会不高兴,即使她不说出来。攒钱让她快乐是值得的。”毕竟,在这种节日里女孩说了算。网友“河东司机”称,自己严重怀疑 “情人节”就是被商家高举竹杠往下敲!“这铺天盖地的广告和洗脑没什么两样,不知不觉就给人植入了这样的印象:这一天你要是舍不得出门好好消费一把,那就是无情无义、不解风情、爱得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