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刚性需求的释放,中国楼市自2月以来成交出现持续回暖,市场“小阳春”格局显现。但由于刚性需求体量相对有限,业内人士担心,这波回暖行情或不会持续太久。 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数据显示,重点城市交易量自2月以来均出现持续增长。在十大重点城市中,过半城市在2月下旬便超过了去年四季度平均水平,进入3月以后,依然保持着稳步回升态势。 但3月19日-25日的中国十大重点城市成交指数出现环比下跌,其中广州成交跌幅最大为34.74%;其次是武汉;环比下跌24.52%;二十大典型城市成交指数环比上涨19.07点。 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评论员潘绍之分析称,促成年初这波回暖的原因包括房企在春假结束后推案节奏明显加快,价格策略使用明显增多;受银行贷款收紧的影响,重点城市刚性需求2月份以来出现集中释放;首套房基准利率的回归。 “然而鉴于上述三个原因的不可持续性,我们认为这一波小幅回暖的行情不会持续太久,”潘绍之在报告中称。 他表示,目前房企降价已接近其利润底部,未来继续降价的空间十分有限;同时积压了一个半月的需求,在经历了近期三四周的去化,将趋于阶段性的平静。由于中国限购政策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刚性需求的体量相对有限。 尽管楼市成交出现回暖,但部分城市相比去年同期成交仍处于低位。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周监测的40个城市中,18个城市楼市周均成交量同比下降,6个城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其它城市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