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1920年7月17日-2010年4月21日),西班牙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除了奥委会主席这一广为大众所熟知的职位外,萨马兰奇还曾担任巴塞罗那省议会议员、议长,西班牙驻苏联大使等职。 萨马兰奇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一个经营纺织业的富裕家庭。青年时代起即酷爱体育,喜欢射击、滑冰、网球、高尔夫球、曲棍球等运动。曾组织过旱冰球队,后创立旱冰球协会并担任协会的主席。1967到1970年任西班牙体育部长、西班牙奥委会主席。1966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1980年开始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直到2001年。 在任期间,他长期关心和支持中国的体育事业,为中国1979年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以及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作出重大帮助。同时,他对推动奥运会商业化,让国际奥委会脱离财政危机,促进世界范围内体育运动水平的普及和提高等方面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清末怪杰”国学大师辜鸿铭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人,精通九种语言,学贯中西。20世纪初,当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在大力宣扬西方文明的时候,他却用西方人的语言倡扬古老的东方精神。“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成为当时访问中国的外国学者的口头禅。 辜鸿铭出生于南洋马来半岛槟榔屿的一个橡胶园内,是个混血儿,自幼便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辜鸿铭虽然留学西方,受过系统的西式教育,到头来却极力排外,维护中国封建文化和伦理道德。即使在民国时期的北大讲课,他仍然留辫子,带书童。对于清代文化,缠足、长袍、马褂、辫子、取妾,辜鸿铭坚持终身。 辜鸿铭终身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等书,为弘扬国学作出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