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前,《空谷幽兰》的问世让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被中国读者熟知,更在国内引发了一场关于终南隐士的讨论。他的另一本追溯中国禅宗文化的游记《禅的行囊》也同样受到中国读者的热捧。2012年4月15日,比尔·波特将携新作《黄河之旅》来到北京,带中国读者深度对话中华母亲河,以全新的视角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 《黄河之旅》一书中记录了比尔于1991年春进行的一次探寻中国母亲河——黄河源头的旅行。凭借着对中国文化的执著与热情和对黄河之源的强烈好奇,比尔从黄河入海口出发,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战胜重重困难,最终到达了约古宗列盆地的黄河源头。在这次旅行中,他探访了黄河沿岸的重要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全方位展现了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和古今变迁。 据悉,《黄河之旅》英文版将于今年下半年出版,让世界通过黄河了解中国。
成功到达黄河源头 1991年3月,比尔从黄河入海口——东营出发,沿黄河逆流而上,途径济南、郑州、洛阳、延安、包头、临夏等二十多个城市,拜访了黄河流域的各种文化遗址和历史建筑,踏遍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之地,历时两个多月,行程五千多公里,最终到达了约古宗列盆地的黄河源头,完成了这次从黄河入海口到黄河源头的文化壮旅。 二十年后的今天,比尔将当年的文化之旅整理成书,在这本《黄河之旅》中,他详细描述了黄河沿岸各地的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向读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起源和数千年来的传承。他在这本书前言中提到了黄河之旅的初衷:“五千年前,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此后一直到宋朝,那一带都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地带,持续了四千年。我告诉他,我要走遍整个黄河流域,更多地了解成就了如此伟大文明的事件、人物和景观。” 《黄河之旅》记录的旅行是在二十年前,那时候户外运动还不像如今这样流行,驴友这个词也尚未诞生,而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黄河源头,更是人迹罕至之地。比尔在书中这样写道:“当我告诉他希望走到黄河源头时,他先是微微一笑,继而竟放声大笑起来。他说,只有有数的几个中国人以及日本NHK电视台的摄制组成功到过黄河源头。来这里的西方人不下十几个,却没有一个人成功抵达源头。听他这么说,我暗自吃惊,但仍告诉他我决意一试。” 最终在克服了长途跋涉的疲劳和高原反应带来的痛苦后,比尔到达了黄河之旅的最终目的地,成为了当代第一位成功到达黄河源头的西方作家。他在书中描述了到达黄河源头时的情形: “每往前挪一步,都是那么痛苦。我的肺无法换气,我的双眼无法聚焦……在意识模糊、不知不觉中,我们竟然神奇地跨过了山脊。看到黄河源头了……牛头碑上写着“黄河源头”四个字。此时此刻,千思百感一齐涌上心头。可是我太累太累了,没力气笑,也没力气哭,只是和向导互拍了照片。”现代“徐霞客游记” 在《黄河之旅》中,除了历史建筑,比尔也记录下黄河流域许多地方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入海口荒凉的滩涂、菏泽的碧绿牡丹田、涛声入梦的大禹渡、雄伟壮观的壶口瀑布、榆林的沙地植物园、青铜峡的羊皮筏漂流、一望无际的青海湖和和谐自然的鸟岛、牧草青青的约古宗列盆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可以说是书中的一大亮点,而各地见闻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