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宁:现任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1987年,房宁获得了去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机会。
1995年5月30日,由房宁、王小东和马明洁策划的“中国青年看世界”调查问卷在《中国青年报》公布。这是中国民间第一次通过报纸公开进行的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也是第一次调查中国公民对国际问题的看法。
1997年,房宁再次与《中国青年报》合作,发起“中国青年对日本的认识”的调查,再次引起轰动。中国外交部人士对房宁等人的极具现实意义的调查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人民外交”。
《华闻周刊》:您认为什么活动可以被称为民间外交?您如何界定民间外交和普通交流活动之间的区别呢?
房宁:我曾在九十年代做过一次大规模的社调,被称为“人民外交”。根据我自己的经验理解,如果这种民间的活动可以影响两个国家或者一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就算一种民间外交吧。
《华闻周刊》:与国家间的官方外交相比,民间外交有什么不同?
房宁:民间外交不是正式的外交,但也可以从更深层次的方面产生影响。民间外交可以通过普通公众的行为和看法来反映出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一些民众时刻关注日本的政治动态,对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观点,这样的话他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老百姓,也可以向日本方面传达中国民众对于国家政治和政策的看法,更直接一些。
《华闻周刊》:您认为民众所表达的个人观点是否会对官方决策有一定影响?
房宁:这要视情况而定,比如和官方认识相一致时,民众态度会放大官方立场,增强政策的强度;如果个人观点与官方相互抵触的时候,可能也会影响到官方的立场和态度。
《华闻周刊》:从民间层面来推动中国与他国关系时需要什么技巧和智慧?
房宁:在我的理解,民间外交是有一定随机性的,不见得是带有一种主观意图的行为,可能是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华闻周刊》:近阶段中国与他国的民间交往有什么趋势?
房宁:当然会越来愈多了。中国逐渐发展起来,无论从经济活动、文化交流,还是民间旅游来说都很多,并会越来越广泛。总体上会对中国的外交发展十分有益。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