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将共赢发展
——济南电视台台长马利专访
(本报记者 李佳南)
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伴随着数字化、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人们通过传统媒体获取资讯的传播方式。然而,在当今处在竞争白热化的传播媒介中,电视媒体又如何保持其传统的优势并扩大其影响力的? 济南电视台台长马利作为“2012中英媒体高峰论坛”的受邀嘉宾之一,在她行前准备赴英之际,就有关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问题接受了会议主办方之一的《华闻周刊》的专访。她认为,在新媒体势不可挡的当代,传统媒体也依然具有生命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应该是一种取代和被取代的关系,而是应该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共同发展。 《华闻周刊》:您如何分析评价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马利台长: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过去,对于报纸来说,广播和电视是新媒体。在今天,对于广电来说,网络电视、移动终端等成为新媒体。新媒体除了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功能之外,还有交互、及时、延展、开放和融合的优势。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会给传统媒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不要过度地夸张所谓的新媒体冲击。 《华闻周刊》:新媒体尚处在发展成熟的阶段,您认为新媒体的优势和缺陷有哪些? 马利:新媒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新媒体的个性化突出,可以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面向个人。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选择性增多,可以自由阅读,也可以放大信息。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多样,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即时的、无限的拓展、存储内容。信息发布及时,交互性极强,受众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但是,新媒体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隐忧:大信息量的背后是信息的深度、真实度存在质疑,人们需要对信息进行二次鉴别;新媒体只能依靠终端设备来实现,也对用户产生一定要求。 《华闻周刊》:新媒体是否将全面取代传统媒体,能否谈一谈您的观点? 马利:在广播、电视兴起的时候,报纸没有消亡,同样,在新媒体势不可挡的时候,传统媒体也依然具有生命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只是媒介的两种传播方式,不应该是一种取代和被取代的关系,而是应该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共同发展。两者可以从媒体形式互补的角度进行融合,也可以相互依托、配合吸引受众,还可以从信息共享的角度发挥各自优势。 《华闻周刊》:传统媒体如何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转型发展?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 马利:在“大传媒时代”中,传统媒体依然要坚守“内容为王”的根本。在此基础上,传统媒体的转型需要以用户和市场为导向,重视用户体验,增加与受众的交互性。同时要以技术为驱动,加强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合作,比如传统电台的可视化、电台电视台与网络电视台的三台互联互通、手机移动终端的建设等,都是传统媒体可以实现的新突破。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更应积极拓展新生代的年轻受众,不断“扩散”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