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佳南

青年钢琴演奏家郎朗是无数中国父母在培养孩子时的教育典范,他也是许多习琴小朋友们心目中的榜样。在邹咪咪的只言片语中,记者分明可以感受到郎朗这个名字在她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重,这个弹钢琴的小女孩不知道什么是“钢琴家”,但却知道“郎朗”。
“今天在这里(惠灵顿公学中国语言中心)表演开心吗?”记者问四岁的邹咪咪。咪咪口齿伶俐地说: “开心,我喜欢练习钢琴。我要是继续练琴的话,就能得到郎朗那么好!郎朗是我心目中弹得最好的。我什么时候都在想他,我玩儿的时候也在想他。我以后想像郎朗那么好。”在和咪咪的聊天中,她总是会冒出“感觉郎朗像大师”这样的话,这从一个四岁小女孩的口中说出来实在令人惊奇。说到了郎朗,咪咪就滔滔不绝起来,她歪着小脑袋问:“郎朗小时候(是怎样的呢?)”坐在咪咪身边的母亲岳女士回答说:“他小时候和你一样啊,也是这样刻苦练琴,长大就变成了那么好。”咪咪脸上又充满了狐疑的表情问道;“他为什么总是闭着眼睛弹琴啊?”咪咪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个千奇百怪的问题,记者觉得这个天真的小女孩不像其他学习钢琴的小朋友们那样安静寡言,她活泼好动且能说会道。
这样一个会“翻跟头”且被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称为“十八般武艺什么都会”的四岁小女孩,是如何能安静地坐在钢琴前面耐心弹奏几个小时的钢琴曲的呢?“我自己想要学。钢琴的声音很好听。”咪咪认真地对记者说。母亲岳女士也觉得“这就是她对钢琴的天赋吧!”
岳女士在说起咪咪与钢琴的缘分时,尽显自豪之情。“咪咪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弹钢琴了,学习了一年多咪咪现在已经过了中国的专业钢琴三级考试。咪咪的奶奶和姑姑都会弹琴,咪咪从很小的时候就听她们弹钢琴,奶奶还带着她弹,她有的时候还在那跳舞,她最初跟音乐就这样联系在一起了。她现在在家里弹奏的那台钢琴,最初也是因为哥哥喜欢弹钢琴才买的,但是因为咪咪的哥哥小的时候课业太重,所以就放弃弹钢琴了。”然而,小咪咪却在钢琴之声的耳濡目染下,开启了“钢琴小神童”之路。
咪咪目前就读于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的学前班,小咪咪的课业压力并不重,所以她回家以后就有充足的时间练习弹钢琴,每天坚持练习两到三小时,雷打不动。可是咪咪毕竟年龄还小,所以有的时候就要耍点儿小脾气。岳女士说:“她喜欢练习新的曲子,但是呢,如果要准备比赛曲目,把曲子练精的话就要反复练习,她有的时候就会有点不喜欢。觉得烦了,她有的时候会掉眼泪,但是我一般不会哄她,她委屈的时候,就是在跟我耍脾气呢!”说着,咪咪就把脸凑到岳女士的面前,把自己的小鼻子对着她妈妈的鼻子,岳女士打趣地说道: “好了,我知道你发脾气是怎么样的了。”
在一个家庭中,母亲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记者在与岳女士的交谈中明显感觉到,身为一个母亲,她十分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文化知识的培养。
岳女士坦诚地说,为孩子选择天津惠灵顿学校读书,就是不想因为繁重的学习压力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她希望孩子们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发展兴趣爱好。
岳女士还告诉记者说,小咪咪去练琴的时候,她都是陪在咪咪身边,“我的时间都给了孩子了,这就是我的工作。因为她还小,老师讲的那些东西我要给她做笔记,然后带回家后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岳女士说最看重的还是品德教育。她希望咪咪把中国的国学精髓文化学习好。“她咿呀学语时,我就教她《三字经》和《弟子规》,教她做人做事的道理,与人交往的礼节规范等,我不要求她读得懂,但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会和她说。”说到这儿,在卡片上乱画很久的咪咪回到了我们的话题中,流利地背起了《弟子规》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对于咪咪未来的成长道路,岳女士说有意把咪咪送到英国学习钢琴,但是“还得看她自己的兴趣了。”
采访接近尾声时,咪咪展示给记者看她在卡片上写的英文字母,还对着记者的镜头做了一个可爱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