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陈甲妮)
试想,一千年后,我们的后人是否还能够走进未来的博物馆,看到"流传至今"的名画,或是欣赏一座17世纪出产的清制花瓶?
也许拜科技所赐,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但也许,我们的后人只能在立体影像中研究这些文物了,因为,今天的我们犯下了一些愚蠢的错误,让这些人类文明的具象表现,难以长存。仅仅是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欧洲,我们都能够找到一些遗憾的例子。
"文物保护"正如字词的顺序,需要先知其文明源由,才能讨论如何保护这些历史物件。这期的艺周刊,和我们一起讨论究竟该如何保护以及修复文物的,是来自中国的研究者。而我们的观察视角,则是从东方看到西方,去审视最近十年,在世界各地的一些"险象环生"的文物保护事件。
我们为那些没能及时得到保护,而历史价值大大缩水的文物,感到遗憾。但这些失败的例子也能够更好地提醒我们,千年前的先人们是如何小心翼翼地珍藏这些历史遗产的,而今天的我们一样也需要为千年后的后人们,竭尽心力,留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