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闻周刊记者:范慧勇)
随着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地位不断增强,老外们学习汉语尤其是商务汉语的热情不断升温。据统计,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高达3000万,100多个国家超过2500所大学开设有汉语课程。
其中,英国约有10万人在学汉语,英国的54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2010年,英国16%的国立学校在教授汉语,而教授汉语的英国私立学校从2006年的18%增加到2010年的37%。
居住在英国的商务人士如何学习汉语,又是如何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掌握中国商业规则和商务文化,从而在业务竞争中先拔头筹呢呢?两位热心学习汉语的老外通过《华闻周刊》向读者们畅谈经验。
学汉语实践出真知
“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在不断地应用中学习汉语和中国商业文化。”居住在伦敦汉普斯特德(Hampstead)的达安祖(Andres)先生在电话采访中用略带广东腔的普通话对《华闻周刊》记者表示。
达安祖先生在英国和智利同时经营着一家中等规模的电子器材贸易企业,过去11年来因为和中国供应商的业务往来,曾经多次到中国广东、江浙等地探访考察合作企业。“7年前,由于中国供应商的分量越来越大,‘赶鸭子上架’,我就开始学习汉语了。”
达安祖先是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修读了半年的汉语课程,之后通过请家教的方式不断增强汉语能力。“因为中文很难念,拼音很难发音,刚开始很着急,总是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但是和中国客户打交道,他们非常耐心,说学汉语就像是广东人煲汤,要 ‘慢功文火’。”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汉语只是打个很好的基础。”达安祖在讲述心得经验的同时还透露了个小诀窍:“四年多前,有个在一起读MBA的中国朋友送给我两本书,一本是英文版的关于在中国经商的书——Mr China,一本是中文版的《十日MBA》。我很感兴趣,就找中国的客户帮我买了一本Mr China的中文翻译版《中国通》,我自己在英国买了一本英文版的The Ten Days MBA。这些书我中英文对照着学习,只要有时间,就会和中国生意伙伴请教、探讨从书上学习的内容。”
在谈到中国商业文化和西方商业文化的不同时,达安祖先生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多和中国商人打交道,都要不停地用——‘实践出真知’。我曾经跟广东的客户要求,和我讲电话必须用汉语,时间长了,他们都快忘了我是个‘老外了’。”
“其实,我在努力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同时,中国客户也在努力学习西方商业文化。在产品质量和供货时间等原则问题之外,我们都能互相谦让,这是不是你们讲的‘潜规则’。”达安祖觉得:“商业文化障碍只是个借口,本来是没有 ‘丝绸之路’的,但是中西商业伙伴之间交往多了,就有了‘丝绸之路’。”
到中国体会
“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学商务汉语的学生有足够的条件,到中国才能学到最地道的。”出生在德国、在维也纳和罗马长大,如今帮助丈夫在伦敦经营一家国际水晶饰品企业的苏珊(Susanna)曾经三度到中国学习汉语。
苏珊向《华闻周刊》表示,她刚开始纯粹是因为中国客户喜欢水晶产品的缘故,为了能够学习水晶和中国风水的搭配,就到香港学习过一段时间粤语。后来发觉普通话更有用,就专程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汉语。
“地道的汉语和中国商业文化当然在中国”,苏珊认为,无论是中国风水文化、企业的管理文化,还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亲自到中国学习,我们能从大学和社会生活中学习到、体会到。“无论是风水中的禁忌,还是商场的人际关系,我在中国的近三年时间里,学到了很多。”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