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日,吉利集团在英国伦敦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的交割。作为此次并购业务的幕后英雄之一,德勤公司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受聘为吉利集团沃尔沃收购的财务咨询顾问,内容涵盖各项尽职调查、成本节约、交易架构建议、信息技术尽职调查等多项咨询服务。德勤因此被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评选为2009年中国企业并购“最佳并购服务专项奖”。1月26日,《华闻周刊》专访了德勤负责中国企业投资并购专著《投资英国》的编辑、中国服务组总监周丽君女士。
(本报记者:范慧勇)
《华闻周刊》:根据德勤2010年10月发布的报告《崛起的曙光:中国海外并购新篇章》报告认为,由于中国企业第二轮境外投资并购的大潮指日可待。请问这种预期是建立在哪些数据或事实基础之上的?
周丽君:我想从两方面分析这个问题:一个就是海外主要货币比如美元、英镑等的贬值,相对应地人民币在升值,造成大量的海外资产的人民币计价大幅降低。大量便宜的资产,供投资。第二方面,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的信用紧缩,企业信贷格外困难。而中国方面,从国有央企到民营企业都有大量的富余资金,如何用来再投资。从这两个角度分析,如果世界经济一旦恢复正常,海外资产的价格将回升;如果海外企业信贷状况好转,中国在海外并购投资的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激烈。因此我们认为从海外资产的性价比和国内资金的再投资需求来看,最近的几年是中国企业难得的海外投资并购的良机。
《华闻周刊》:到目前为止,您觉得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称得上成功吗?
周丽君:评价中国海外并购需要从具体的个案或者从不同的行业来说。从资源类企业的海外并购看,中国的大型能源公司在海外投资并购的战略清晰、目标明确,因此无论是企业并购,还是战略合作、合资,或者协议联合开发等,总体而言非常成功。比如说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中化等的海外战略性投资并购,相对而言获取了大量质优价廉的海外资产或股份。
汽车行业的并购,比如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尽管目前无法断论其是否全面成功,但我想强调一点,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非常能够集思广益,并采纳业内专家的意见建议。因为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的尽职调查和并购顾问是我们德勤,从整个并购过程来看,李书福非常乐意和善于采纳专家的经验。此外,吉利集团还采用了“放虎归山”的策略,重新启用了曾经被美国福特资方遣散的沃尔沃瑞典管理团队。这种胆识和企业家魄力是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应该具备的。
《华闻周刊》:从德勤的经验来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会遇到哪些常见的障碍或挑战?
周丽君:这个问题同样需要分行业和国家来分析。比如在某些国家,能源类的投资会受到严格的限制。另外,比如类似于投资加拿大的钾肥等大宗商品业务,也会有或多或少的障碍。随着自然资源的紧缺,很多大宗商品的开发已经被国家化、政治化了,非常敏感。如果中国企业希望收购或控股此类产业,将会遇到障碍。
针对这个难题,我们建议中国企业变换一下思路,通过持有少量股份、参与合伙或合资开发等方式投资,会受一些国家欢迎,为未来合作奠定基础,当然企业也要考虑投资回报的因素。因为很多商品资源产业急需外来资金参与开发开采,如果中国在当前最困难的时候助人一臂之力,随着中国企业诚信度的积累和投资管理经验的丰富,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以你们《华闻周刊》所在的英国市场为例,除了极个别涉及国防安全等的项目,英国是非常欢迎中国的投资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之一,几乎没有市场竞争因素之外的障碍。另外,英国的法制健全,对中国投资而言非常透明开放,不像很多非洲国家会存在很多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华闻周刊》:您认为中国企业如何才能规避政治因素之外的并购投资风险呢?
周丽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功课,研究投资目标的方方面面。作为商业投资,最重要的是净资产的评估。研究目标企业及其资产的真正价值,而不是受目前低廉价格的诱惑盲目投资。需要综合评估收购投资的技术、资产等是不是自己企业的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和公司核心业务的关联性、所投资的项目是否能够更加完善自身的产业链。另外,在一些欧洲国家投资,中国企业还需要考虑严格的劳工法规的因素。比如说并购英国企业,必须全面评估收购整合期间的劳工聘任或解雇的额外成本。当然,作为一家财会和顾问咨询公司,德勤建议企业聘任既有国际化规模、又有本地化经验的顾问团队,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资并购过程中的风险,以及整合运营中的“消化不良”或“水土不服”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