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英双向投资贸易活动中,48家集团俱乐部一直是一个活跃的沟通纽带。成立于1954年的英中贸易48家集团,由一批打破西方国家对华禁运、被誉为“破冰者”的英工商界人士组建。50多年来,48家集团俱乐部凭借其在政、商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中英经贸交流,为活跃在其中的企业家、政治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沟通平台和公关网络。1月22日,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发展协会和亚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1年中国发展论坛”期间,《华闻周刊》专访了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Stephen Perry)。
(本报记者:范慧勇)
《华闻周刊》:根据一项调查显示,英国正在成为中国企业最乐意的海外投资目的地。您认为英国有哪些方面的优势满足来自中国的投资者?
佩里:英国作为中国企业投资的目的地之一,有非常多的优势是其它国家无法匹配的。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英国是一个自由开放、政策环境宽松的国际市场,对外来投资的欢迎程度没有其它国家可比;二是英国的法制法规健全,对外来投资公平;三是英国市场上百年来稳定发展造就了其稳定的收益保障;四是,作为国际最成熟的和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伦敦能够为外来投资提供完善的融资渠道和金融平台等;等等。如果你有时间,我这个英国优势目录可以延续不止一个小时。
《华闻周刊》:我们非常乐意聆听!您刚刚提到了法律法规的健全,其实有不少中国企业正是因为英国法规的严格,比如严厉的劳工法案等望而却步的。中国企业可能会在英国遇到哪些挑战呢?
佩里: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如何适应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尤其是客户文化,将是中国企业最可能遇到的问题。
《华闻周刊》:具体而言呢?如何才能克服或解决这些挑战?
佩里:我个人有句话要强调:希望中国企业不要急于求成——在没有走稳路的情况下,急于跑步前进。当面对一个陌生的国度或市场,中国企业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目的,从一个适当的规模或方式进入市场,然后了解市场并积累客户网络资源、循序渐进地发展壮大。当然,对于大型中资企业,通过和没有直接业务竞争的英国本地企业合资、合伙开拓英国市场,也是很好的方式。这样可以借助本地企业的成功经验。
《华闻周刊》:如何解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中大量的“水土不服”等问题?
佩里:正如我刚刚建议的合资、合伙等投资方式,中国企业不妨向投资落地国的服务机构寻求帮助。比如我们作为英中贸易历史悠久的“破冰者”和“桥梁”机构,48国集团非常乐意为中国企业提供从政府公关、商务沟通的平台和网络。如果企业有具体需要,我们还会推荐一系列的投资并购咨询、商业发展顾问、以及法律、税务方面的服务机构,供客户自主选择。简而言之,48国集团俱乐部能给企业开辟一个绿色通道。
《华闻周刊》:有没有具体的协助中国企业的案例?
佩里:两、三年前,有一家中国的大型企业希望在伦敦购买一处写字楼作为其英国总部办公楼。尽管该企业在英国开展业务多年,但犹如中国古训“隔行如隔山”,遇到了预料之外的困难。当他们向我们咨询时,我们及时地将他们引见给写字楼行业内最有实力和诚信记录的几家公司供选择。此外我们还推荐了相关的法律等服务机构等。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让这家中国企业对比了解到如何在英国投资获取真正有价值的资产,而不是单纯靠资产的价格来判断。
《华闻周刊》:您认为,英国的哪些行业最适合中国企业投资?
佩里:从英国的角度而言,我们目前非常欢迎能够创造就业机会的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当然,英国所有的行业都是最适合的投资选择。我只想强调,英国不仅仅是一个成熟的庞大市场,英国同时还是欧洲和非洲市场的一个最佳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