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察评论 / 英华人消费观“回归理性”

英华人消费观“回归理性”


(本报特约记者 亦川)

张先生坦言,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每个月交完房贷、水电煤气费、养老金、燃油、交通等等费用之后,能够用到奢侈品上的收入所剩无几。

工薪阶层华人:消费更实际

在英国公共服务部门供职的张先生在接受《华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自己购物不看重品牌,如果需要买一样东西,一般会先上网比较价格,然后再去商店里看一下实物,可能的话亲自试用,然后再作决定。

张先生举例说,买电视的时候就是这样深思熟虑、货比三家,最后没有买索尼等知名品牌,而是选择了一个质量不错、性价比高的杂牌电视。

他的手机虽然是iPhone,但这主要是因为几年前单位提供了一个三分之一减价的优惠,而且几年来iPhone换代频繁,自己仍然是最初的那一款。

就购物习惯来说,张先生在饮食上的更愿意吃得好点,但是不会在商店购物上花太多心思。

张先生的太太会去逛商店,但是因为了解到他对购物的态度,所以可能有时候会隐藏“战利品”。

张太太也不会购买名牌奢侈品,商业街一般的连锁品牌就足够了。

由于家附近就有一家大的乐购(Tesco)超市,张先生一家购物一般都会用乐购信用卡去那里购物,这样积累积分,一段时间之后拿到奖励。

张先生坦言,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每个月交房贷、水电煤气费、养老金、燃油、交通等等费用之后,能够用到奢侈品上的收入所剩无几。他分析,除非超前借贷,否则一般的英国家庭应该很少有钱去买奢侈品。

就他本人而言,唯一超前消费的经历是家里装修厨房的时候,因为开支过万,所以必须去跟银行借贷,再分数月还清。

如果可支配的资金多了,张先生可能会选择去旅行、品尝各国美食,或者收藏艺术品,绝对不会把钱用到奢侈品牌上。

谈到在英国购物的心得,张先生觉得这里比中国更便宜。

他认为,在英国,人们普遍心态比较平稳,在购物选择上相对比较实际。

就华人在海外消费热的现象,张先生认为,人民币是一个相对还在升值的货币,中国人手中的存款在增加,这就造成很多人有资本出境游。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出国的程序繁琐,可能几年才能来一次,所以就会抓住机会购买一些名牌。

张先生在伦敦、巴黎、罗马都看到,中国旅游团聚集在高档消费的名牌店和购物中心。

他同时觉得,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中国海关发布新条例应对这种现象,规定从海外带回价值超过5千元人民币的奢侈品都需要报关缴税。

张先生分析, 近年来很多名牌在西方已经逐渐失去市场,所以就更加看重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

留学生:关键是“适用”

生于1980年代末的留英学生Joyce目前在伦敦附近的一个城市读大学,主修服装设计。

Joyce家里从商,家境殷实。她在接受《华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自己在购物的时候把是否适用放在首位,并不关心价格。在选购食品和台灯、衣架、小家电等日用品的时候,她一般会买价位偏高的,因为觉得最贵的就是最好的。

衣服、包、化妆品、护肤品等方面, J o y c e 买过阿玛尼(Armani)、巴宝莉(Burberry)、爱玛士(Hermes)、杜嘉班纳(D&G)等等,也买过大众品牌,搭配着穿、用。

Joyce把“适用”放在购物原则的首位,但如果一样商品流行程度偏高,很多人用,就不会购买。

对她来说,购物既是为了解决生活基本需求,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心理需要,要用的时候、想买的时候都会去购物,偶尔也会因为心情不好而出去购物发泄,过年过节当然就想要多给自己买东西。

在购物方式上,Joyce没有信用卡,一般都是用不准透支的借记卡付帐。

平均算下来,她每个月用于买衣服、包等奢侈品不超过1千英镑。由于所在城市商店数量偏少,Joyce通常会来伦敦购物。

如果当天时间充裕,她就会多光顾一些品牌专卖店; 但如果时间紧张,则会选择塞尔福里奇(Selfridge)、哈罗德(Harrods)这样的百货商店,因为那里什么都有。

Joyce是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因此对服装品牌眼光比较高。她认为,在英国购物跟在中国相比,奢侈品价格低,而且款式比较多。

与此同时,在英国购物不用担心街上有太多人用同样的,因为国内太多假货、仿制品。

Joyce觉得,英镑的弱势也是中国人来这边购物热的原因之一。

根据诺丁汉大学商学院Srichan Sriviroj 针对中国、泰国在英留学生和英国本地学生奢侈品消费习惯的对比调查,中国留学生是奢侈品牌的购买欲和消费量最高的,其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持和同伴朋友品牌消费看齐。

中国留学生购买奢侈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而英国学生则依靠打工积累的资金。

奢侈品牌MCM伦敦分店的助理品牌经理郭小冶认为,在英国长期工作、学习的华人的消费观会更理智,因为他们在这边生活,不会不顾一切地购买名牌。

尽管如此,大家也发现,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留学生在购物时也会比较大方。

小冶看到,甚至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也会用辛苦打工的钱购买名牌包,而这种做法在英国学生中是极为少见的。

她认为,有的学生是因为攀比心理,看到“富二代”出手大方,自己也不甘落后。

华人游客:还是“差钱”

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英国著名奢侈品牌巴宝莉(Burberry)今年的英国销售额已经上涨了21.6%,其总销售额中有30%来自中国游客的荷包。华人购买力的强大可见一斑。

尽管如此,郭小冶却认为,这种现象本身是一种悖论。

“因为在中国买贵,所以才争相出国购买,那这到底是说明中国人有钱还是没钱?如果真的有钱,可能人们也不会在乎,在国内就近购买了。”她表示。

而在接受《华闻周刊》采访时介绍,该品牌今年开始专注于华人市场,主要是中国游客。

“这是一个具有很大购买力的市场,因为来英国乃至欧洲的华人购买奢侈品的比例很大,对这里的奢侈品市场是非常有利的趋势。”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华人热衷海外奢侈品市场呢?

根据全球知名的商务咨询公司贝恩12月初的一项调查报告称,中国游客海外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成本。法国奢侈品巨头LV 指出,该公司的产品在中国比在法国贵35%。

另据尼尔森和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联合进行的调查同样显示,近半数的中国海外游客在境外旅游时会购买奢侈品,其中2/3的人疯狂抢购廉价的香水、化妆品、时装、饰品、皮革制品以及小饰品和甜食等。

在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75%的中国海外游客选择境外购买奢侈品是因为“便宜”,近60%的认为海外商品“真实、正宗”,有48%的认为在境外购买奢侈品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郭小冶分析,首先,华人的收入比以前大大提高, 生活水平比以往高多了;其次,同样的品牌在英国或者欧洲的价格比国内便宜很多,至少有30%左右的税率差别,使得这边更具有吸引力;另外,英镑汇率的贬值更是增加了这里的优势,在这里购买奢侈品牌更加划算。

她还说,虽然出国购物需要付机票、住宿等方面的成本,但是如果出来大批购买的话,成本就降低了。

与此同时,游客购物可以退税也是来这边购物的一大好处。

尽管如此,小冶坦言, 由于英国不在申根签证的范围内,所以很多中国游客会更倾向于去欧洲大陆国家,对英国奢侈品市场在华人中的推广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以往,伦敦这座国际大都市经常是阿拉伯富豪、俄罗斯寡头一掷千金的理想场所。

然而,如今,中国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有购买力的游客,去年就有4千7百万次出境游纪录。

而这些人中,很多都属于新富阶层,不但有钱,也是有文化和品位的精英,就更倾向于购买知名品牌。

小冶觉得,亚洲人的文化就存在推崇时尚、推崇名牌的因素,不仅华人是如此,日本人、韩国人也有这种倾向。

亚洲人更容易觉得,买奢侈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

小冶说,做华人市场是全球同步性的,所以,目前伦敦分店也越来越把眼光转到中国游客身上,目前已经明显看出对销售额的带动。

她在跟客户的接触中发现,原本不被很多华人认知的MCM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这跟该品牌在中国的推广密不可分。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