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应China Exchange的邀请,刘嘉玲在伦敦举行讲座,与现场观众聊起这些年自己的人生起伏与心路历程。
即使是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当代,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都或多或少会感觉到身为“异乡人”的无奈。在1980年的香港,跟随家人从家乡苏州移居到香港的刘嘉玲所遇到的困难,相信大多数海外华人也都会感同身受,“那个年代的香港,对大陆移民是非常排斥的,学校的功课也跟不上,这个时候需要找一份工作来维持生活,粤语就成为了第一个障碍”,刘嘉玲说,这也是她第一年报考无线电视艺員表演训练班没有被录取的原因。但是凭着自己的先天优势和不放弃的毅力,在第二年的招生中被导师刘芳刚赏识,破格录取,从此展开了她30多年的演艺生涯。
“在进入表演班的培训之后,我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加倍努力学习。在同届的表演班中,除了广东话我其他各方面成绩都是最优秀的,下学之后别的同学出去玩,我就继续留在学校学习广东话。就是我的坚持不懈,才让我获得了很多的表演机会,让大家慢慢认识我”,虽然再提这些事已经云淡风轻,但个中的艰辛只有本人才清楚。早期的香港人称刘嘉玲为“北地胭脂”,这简单的四个字即表现出了对刘嘉玲外貌的肯定,却也包含着浓浓的地域歧视。
在演艺圈30年,刘嘉玲的经历可谓传奇,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遭遇的也都遭遇了。但是这一切从不曾真正打倒她,反而使她变得更宽容和坚强。如今的刘嘉玲美貌不减当年,完全看不出岁月的痕迹,也早已成为影坛的票房女王,有完美的婚姻,还投资副业——开餐厅、做服装品牌,做慈善,每一个行业都能做的风生水起。

Q&A:问答刘嘉玲
Q:从影30年,在遭遇各种挫折的时候是什么支撑你走过来?
A:我的人生道路虽然不平坦,但是我还是挺幸运的。上天派了两个守护天使给我,年轻的时候是坚毅与忍耐,之后年纪大了,就换成了慈悲和宽容,特别是用宽容去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因为我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不容易,所以我愿意宽容的对待我身边的一切。同时,我也很感谢我经历的那些挫折,因为我本身是个骄傲的人,也是个懒惰的人,如果没有那些挫折来打击我激励我,就没有今天的刘嘉玲。
Q:名利是一把双刃剑,在你生活中你怎么看待名利给你的正负面影响呢?
A: 当然,名利不仅仅是赞美,也会使自己的生活变的不自由。但是我最看重的还是在享受名利的同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公众人物要把最好的,最积极的一面传递给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Q: 是的,这几年在你确实为大众传递了很多正能量,你这种坚韧和宽容的态度也鼓舞了很多人。那么你所传递的正能量的内驱力究竟是什么呢?是你作为公众人物的责任感吗?
A: 不仅是社会责任感,应该也和我接触佛教有关。我小的时候,在苏州就有很多寺庙,比如很有名的寒山寺。在家也常听父母亲提到一起佛教的故事。之后真正接触佛教之后是在香港上了一些课。我觉得佛教是一个很有哲学,很惊人的学问,每当我遇到一些困惑,生活中的疑难杂症,我经常会从佛学的哲理中寻找答案,了解其中的因缘,就理解了很多不能理解的,更加宽容的去生活。
Q: 在你塑造的众多影视人物中,你对哪个最满意?
A: 不能说最满意,我觉得我挺惭愧的,我没有一个代表作。但是有一个作品是我的转折点,那部作品就是《阿飞正传》。在这部作品之前,我对演戏是模糊的,没有准确的概念,也没有很享受演戏带给我的快乐。因为我觉得在训练班学到的所谓“演技”,就是很表面的把她“演”出来。当我拍《阿飞正传》,王家卫的电影的时候,整个感觉就不一样了。因为王家卫不希望看到演员在他的电影里“表演”,他希望看到演员在他的电影里生活。从那之后我再一次审视自己,去学习什么叫做演戏。王家卫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
Q:在专注影视作品的同时,你的几项副业也开展的很好,请问你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否会转移到投资这方面呢?
A:目前还不会,因为我最喜欢的还是演戏,这是我的正业,我是不会放弃的。我很享受演戏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很多知识。比如说我之前演过的宋美龄和武则天,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人物,在诠释角色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好多历史,我很享受这种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Q: 近期你的舞台剧作品成绩很不错,伦敦西区的歌剧很出名,有考虑带作品过来演出吗?
A: 这个看机会吧,我是很享受舞台的震撼的,也希望有机会可以带作品来跟这里的朋友见面。
Q:最后一个问题是主要为了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之前一直听说梁朝伟先生喜欢来伦敦的广场喂鸽子,这是真的吗?
A:哈哈,这个传言太夸张了,梁先生他是会去广场喂鸽子,因为他是一个会去享受孤独的人,他如果刚好来伦敦出差也许会去广场喂鸽子,但是他不会专门从香港飞过来喂鸽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