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卢鸣
“我不奢求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完全治愈癌症,但至少可以成为这个转机中的一颗螺丝钉,我期许自己的研究能成为未来癌症研究的垫脚石。”那一天,我和梁焕章坐在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学院大楼里访谈,冬日难得一见的阳光穿过玻璃帷幕洒进学院大厅,在微温的冬阳下,我们聊了一个上午,我问眼前这位“90后年轻人”是不是在进行一个可能改变很多人生命的研究?他的内敛话语和谦逊态度深深令人折服。
许多人怀抱憧憬出国留学,紧握着这一个“改变”的机会,无论世界观、生活态度、亦或是职涯规划,都在改变着自己的未来。但是,梁焕章留学的研究却能带来更宏观的改变,他学习的是能为成千上万的癌症患者带来希望的癌症生物学(Cancer Biology)。
来自台湾的梁焕章今年24岁,在2014年获取帝国理工学院癌症生物学硕士学位。他解释,所谓的癌症生物学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癌症,研究如何降低其化疗的抗药性。由于化疗的抗药性会使癌症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因此,癌症生物学的研究目的即是希望降低这种抗药性,通过实验的新发现能影响临床试验的进行。这是癌症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选择这个专业并非偶然,在台湾读大学时,梁焕章主修生命科学,他从大二加入分子医学实验室,开始跟着教授进行肺癌的研究,大学实验室的经历是他投入癌症研究的启蒙。当他选择出国留学时,因为英国的医学研究领先其他欧洲国家,所以英国成了他首要选择。他告诉我,英国的医学科系分类精细,仅有少数几所学校开设癌症生物学的硕士课程,当时录取他的四所学校之中,帝国理工医学院尤其闻名,所以他做出这个从未后悔的选择。
一年留学期间,梁焕章大多在实验室进行癌症实验。 摄影 Thomas Angus
上一堂想为老师欢呼鼓掌的课
梁焕章是系上21名学生中唯一说中文的学生,同学里除了3名亚洲人外,其他都是英国或欧洲其他国家的学生。“我记得第一次和系上同学见面,大家交流不是寒暄之类的‘废材’话题,而是围绕自己实验的题目和未来应用领域进行深入讨论。”同学在学业上的积极与竞争力令他至今依旧印象深刻。老师更曾因为他是唯一的台湾学生而主动关心他的学习状况,“其他两名亚洲学生都是英国出生长大的,只有我是真正的‘国际学生’,老师担心我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吃力,但其实没有想像中那么难。”他笑着说。可想而知,挤入顶尖院系的窄门并非易事,对梁焕章而言,这一年留学期间并不轻松,他直呼:“真的很累,我还记得做实验那段时间,从早上七点进实验室,一直到天黑才离开。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年来,我学到了不同的科学研究方式和实验态度,累得很有价值。”
梁焕章选读的是癌症生物学研究型硕士(Master of Research,简称MRes),一年的硕士课程规划中,仅有一个月密集授课,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浓缩课程中,学校安排癌症生物领域极出色的学者授课。“迈克尔·赛克尔教授(Pro. Michael Seckl)和安娜·格斯塔-佩雷拉(Dr. Ana Costa-Pereira)两位老师教学逻辑十分清晰而且表达极有条理,一节课上完,我激动地想站起来为老师欢呼鼓掌,让我找回久违的快乐学习!”梁焕章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接着告诉我,老师不仅有扎实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其丰富教学经验,让他们可以把知识清楚有效率地传达给学生,“老师知道学生的知识盲点,当你觉得困惑准备要提问时,他已经先开口回答你了。”梁焕章这么说。他认为亚洲学生习惯被动的教学方式,很少有学生能享受学习乐趣,有些老师在学术研究上有优异表现,但却不懂得如何精确且生动地教授知识给学生,所以这些老师的教学技巧着实让他大开眼界。
在一个月的课程结束后,学生必须完成两份实验并提交两份论文和进行口试,有点类似小型的博士课程。当时,梁焕章根据自己有兴趣的方向加入实验室,他首先选择了乳腺癌研究,在实验室里,除了跟着老师和博士班学长学姐做实验,也要提交实验进度报告,在第一学期结束前,须进行模拟口试和正式口试。第二学期后,梁焕章进入了以卵巢癌为研究重心的另一组实验团队,以第一个实验成果为基础继续深入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海报展示(Poster Presentation),梁焕章解释,这是为了训练学生在参加许多学术会议时,能用海报介绍自己的研究项目内容。他分享,当时虽然仅是校内医学院学生的海报介绍,但系上也邀请校外学者来为学生评分并给予建议,让他们有效地修正研究方向。接着,学生还要撰写赞助提案(Grant Proposal),这是学术研究申请赞助的重要管道,“课程的安排要求我们接触不同实验室、不同老师、不同研究技术,同时也训练我们所有研究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这是很密集却很实质的学习。”梁焕章这么说。他补充自己进入实验室后,必须参与每周一次的实验室会议,报告个人实验进度和数据,“每一次会议都是一次脑力激荡,老师和学长学姐会在这些报告中不断提问,挑战你的研究逻辑,同时也给予你更综观的知识,老师抛出的问题都是你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东西。”梁焕章认为这些任务要求都是科学实验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不断检测自己实验是否切合研究方向的机会。“我很佩服老师,他们真的懂很多,总会给我爆炸性的知识量,我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变得跟他们一样。”梁焕章用坚定的口吻这么说。
照片由受访人提供 摄影 Thomas Angus
当一名癌症研究的科学家
“英国留学让我学会用‘科学家’的心态来做实验,我清楚知道自己做实验的目的,每一步的研究都是经过思考才去实行,而不仅是跟着别人告诉你的程序埋头做实验。”梁焕章说,这是他在科学研究上最明显的心态改变,老师会不断提醒学生“身为科学家”、“身为研究生”要掌握自己每一个实验步骤,进行每一步时都要随时思考,如果只是一味跟着实验步骤做而不思考,那一般技术员就可以完成实验。“这让我认识到科学家的特性。以前大学的时候根本不会思考实验过程的细支末节,也不会质疑实验步骤,但现在我在做研究时会习惯独立思考。”梁焕章笑说,现在他了解研究过程要经过不断质疑反思才能累积出好的成果。
“只要有一丝希望可以改变癌症治疗的方向,我都要去尝试。”梁焕章的研究生实验分别对乳腺癌和卵巢癌进行研究,乳腺癌初步实验发现一种FGF10生长因子,可通过特定传递路径让乳腺癌细胞MCF7,即便通过抗癌药物紫杉醇治疗也能存活。也就是说,若进一步在乳腺癌临床实验中移除FGF10,则可能降低乳癌细胞产生抗药性的机率。
他的卵巢癌实验则是对有抗药性的癌细胞PEO4进行研究,他发现在NHEJ这条讯息传递路径中,只有移除DNA-PKcs能使细胞对药物恢复敏感性,这个结果提供未来针对癌症复发病人治疗的可能性。我问他,在漫长的实验过程中是否会因为多次的挫折而想放弃?他毫不犹豫告诉我:“我没有想过放弃,我想我就是一个很喜欢做实验的人吧!”他的眼里尽是不轻言放弃的科学家精神。
帝国理工医学院一定有其特别优势,访谈中,我对此感到好奇,梁焕章笑了笑,直接点出帝国理工医学院最大的优势就是资金充裕,“做实验不用在意钱的问题,你的实验需要什么,教授都能买给你,不用担心自己的研究会受限于资金和硬件设备。”他认为,科学实验最现实的就是资金,作为高端医学研究,实验资源是决定研究优劣的一大关键。比较起在台湾的求学经验,在帝国理工硬件设备齐全且数量较多,有充裕资金补充实验抗体和耗材。“实验就是要钱啊!比起台湾的大学实验室,同一个实验在这里可以省下一小时的实验时间,这时候会觉得学费花得很有价值。”他笑着说。
一年的英国留学生活,让梁焕章决定毕业后继续留在英国往“癌症学家”的理想努力,他指出这里的研究环境是他决定留在英国的首要因素:“其实台湾不适合做分子细胞研究,因为研究会受到很大的局限,钱、技术这些现实问题会让很多实验的想法没有办法实现。”
梁焕章在帝国理工癌症生物实验室。摄影 于雷
比知识更重要的资本
在世界顶尖的医学院学习,除了专业知识,人脉的累积更是无价收获,在癌症生物学系里,除了顶尖的教授之外,还有非常积极的学生促使自己更专注投入学习,“说不定你的同学就是未来的诺贝尔得主。”梁焕章打趣地说,在这个科系,语言程度不是唯一入学门槛,就读硕士前相关实验经验才是每个学生的必备条件。而且,学生进到癌症生物学这个学科后,通常也会继续就读博士课程或做研究工作,在医学研究领域里,大家都是专业的科学家,“癌症研究隔行如隔山,不同癌症就是完全不同的专业,我们在学校认识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未来的癌症专家。”梁焕章说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看见别人怎么做实验,所谓的科学,就是除了自己的实验之外,也同时关注别人在研究什么,彼此交流切磋才能突破自己实验的盲点。
另一方面,他点出英国丰富的艺术文化也吸引着他继续在英国生活,“我很喜欢看音乐剧,英国就是一个文化很多元的地方!我很享受融入不同文化的生活,去体验跟台湾完全不一样的风土民情。”
虽然对英国文化感兴趣,但有趣的是,梁焕章并非全然肯定或喜欢英国文化,他强调自己只是享受另一种不同生活方式,他分享了自己的观察,看出台湾人和英国人的民情差异,“英国人会为了一点小事罢工,说好听一点是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说难听一点就是很无聊。”梁焕章用开玩笑的口吻跟我分享,他说在伦敦的一年生活,已经碰上无数次地铁或巴士罢工,通常是为了争取薪资加给或工作权,“在我看来,如果觉得薪水太低就别做这份工作!为何要接下这份工作却不满劳资条件,然后选择罢工?”梁焕章笑着说这就是文化民情的不同,现在的他慢慢可以理解平时温文儒雅的英国人,在捍卫自己应有权利时的坚毅态度。
访谈最后,梁焕章和我分享这是他“重新认识科学的一年”,对他而言,求学的历程不单单只是为了一张文凭,其实开眼界才是最重要的,学会在不一样的国家生活,看到不同的学习方式,从实质或抽象意义上自己都有成长。癌症研究可以只是个人的实验,却也能扩大成影响成千上万人的研究成果。“有钱都可以留学,但如何让这个‘镶金的学历’变得更有价值才是重点,毕竟分子医学这个领域很大,何不去一个研究领先的国家,去见识一下别人怎么做实验的?他们做实验的态度和严谨是会让你感到惊讶的。”他这么说。
思路清晰、沉着内敛、亦步亦趋投入癌症研究,梁焕章的英国研究生生活告一段落,新的研究旅程即将启程,遥望眼前长远的路,他这个癌症研究中的小小螺丝钉依旧坚守岗位,为了癌症科学研究的坚实运作,满载希望且充满信心地尽一份心力。
本文出自191期《华闻周刊》杂志。订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