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基于泰坦尼克号沉船全尺寸数字扫描的突破性研究,首次以全景视角揭示了这艘传奇巨轮1912年沉没前的最后细节。通过超过70万张水下图像构建的“数字孪生”模型,科学家不仅还原了船体断裂的暴力瞬间,更证实了工程师坚守至生命最后一刻的英勇行为,同时解开了“A4纸大小孔洞致沉”的关键谜团。
此次扫描由水下机器人耗时多年完成,首次完整呈现了沉睡在北大西洋3800米深处的残骸全貌。模型显示,船头部分仍保持直立,仿佛仍在航行;而600米外的船尾则因撞击海底严重扭曲。值得注意的是,在船头断裂处的锅炉房内,扫描发现了凹陷的锅炉及处于开启状态的蒸汽阀,印证了幸存者“沉没时灯光未灭”的证词。
泰坦尼克号研究者帕克斯·斯蒂芬森(Parks Stephenson)指出:“这些证据表明,以约瑟夫·贝尔(Joseph Bell)为首的工程师团队在海水涌入时仍持续向锅炉添煤,维持电力系统运转,为乘客争取了宝贵的逃生时间。他们的壮举在黑暗中点亮了生命之光。”
尽管扫描成果已收录于国家地理频道与大西洋制片公司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泰坦尼克号:数字重生》,但科学家表示,全面分析这座“水下庞然巨物”仍需数年。斯蒂芬森感慨:“沉船如同最后一位目击者,每次只向我们透露只言片语。而这一次,它给出的答案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目前,研究团队正利用超级计算机对16万页原始蓝图与扫描数据进行交叉验证,试图重构撞击前后的完整时间线。这场跨越世纪的科技考古,或将彻底改写人类对20世纪最著名海难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