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人动态 / 被英国家庭收养后,这些中国女孩怎样了?寻找自己比寻父母更难……

被英国家庭收养后,这些中国女孩怎样了?寻找自己比寻父母更难……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华闻派”(ukwutuobang)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今年7月26日,玛吉·麦克尼尔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100米蝶泳决赛中,以55.59的成绩获得了冠军,为加拿大摘得首枚金牌。

长着一副东方人面孔的玛吉,在夺冠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玛吉2000年出生于江西九江,在被父母弃养后,一对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的夫妇领养了她。玛吉还有个妹妹克拉拉,也是养父母从中国领养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被遗弃婴儿的数量已在不断减少,每年被收养的孤儿人数也在迅速下降。

中国民政部在2019年1月表示,根据近10年来的数据,中国收养登记总体呈下降趋势。2009年全国办理收养登记44260例,2018年全国办理收养登记15143例,仅占2009年办理收养登记量的34%。

有关数据还显示,美国是中国孤儿最大的海外收养国,在收养的孤儿中,有88.9%为女孩。

在英国,也有一些家庭曾在多年前收养了中国女孩。这些孩子现在已经逐渐长大成人。

这些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长大的孩子,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和祖籍国又有着什么样的态度呢?

近日,英媒inews采访了几位被英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女孩,一起来看看她们的故事。


福连:为寻亲生父母,转读中文系

“中国有句老话,生男孩是‘大幸福’,但生女孩只是‘小幸福’。”福连·多布(Fu Lian Doble)说,她太清楚那些话的意思了。

big_700_61bb43ce8d3ec.jpg

▲福连的近照(图片来自inews)

福连在13个月的时候被一个英国家庭从家乡湖南常宁收养。现在,已经21岁的她,正在曼彻斯特大学学习中文。

福连的中文名字是宁福连,“‘宁’源于常宁,而‘福’是福利院给所有那一年发现的婴儿取的中间名,‘连’是给我取的,‘福连’的意思是‘与福相伴’。”如果没有新冠疫情,福连今年要到中国交换学习,这是她学业的一部分。

big_700_61bb43ce99a27.jpg

▲婴儿时期的福连(图片来自inews)

福连从16岁就想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但直到19岁,她才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

福连很有音乐天赋,她会弹钢琴,也曾在歌剧院唱过歌。为了寻找亲生父母,她甚至从著名的皇家北方音乐学院退学,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学习中文。

为了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她还在中国雇了一位搜索员。搜索员是帮助收养家庭或者被收养者寻找关于原生家庭信息的,有的搜索员也会同时被来自同一地区的收养者雇佣。

雇主需要向搜索员支付一定费用,但费用多少不固定,将根据其收集信息投入的时间、精力和开销调整。比如,搜索员要进行三天的搜索工作,雇主一般要支付500镑的费用。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福连解释道,“你手上只有很少的资料,也没有出生证明。我手上唯一的文件是关于我被遗弃的文件。”

big_700_61bb43cfdea32.jpg

▲福连在曼彻斯特大学中文系就读(图片来自福连的脸书)

福连在脸书账号上贴出了更多关于自己的信息,希望能借助网络的力量,寻找亲生父母。

她还给自己的父母写了一封信,福连在信中表示,自己并不责怪父母抛弃自己,“那个时候的你们一定是迫于无助和无奈,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福连甚至表示,即便父母暂时不愿承认自己,也可以不必出面,由其他家人联系她。她也不会因为被遗弃而对他们产生怨恨。她只想告诉自己的父母,自己在英国生活得很快乐,所处的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足以让她体谅父母当初的选择。

big_700_61bb43ce16089.jpg

big_700_61bb43ceb6ed0.jpg

▲福连在脸书上贴出寻找父母的信息(图片来自福连的脸书)

福连的寻找仍在继续,但同样是被养父母从中国领养的福连妹妹——美美(音译),却不愿意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big_700_61bb43ceec5f5.jpg

▲福连一家,右为她的妹妹美美,后排居中的男士是福连的伴侣(图片来自inews)


罗茜:种族主义让我们这个特殊群体更团结

和福连的妹妹美美一样,罗茜·谢德(Rosie Shead)也并没有打算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她说可能会在未来考虑这么做,但她现在觉得没必要。

罗茜今年27岁,住在伦敦,她在一家环保机构工作。罗茜小时候被一个英国家庭从中国收养,她在埃塞克斯长大。

罗茜的父母是最早从中国领养儿童的英国家庭之一。他们曾经尝试过两次试管婴儿,但都没成功。两人40岁出头时,曾想在英国领养孩子。然而,社会服务机构认为他们年龄较大,不适合在英国领养。

于是,两人考虑从欧洲其他国家领养。在一次有关领养的活动上,一位活动组织人随口说的一句话,让罗茜养父母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中国。

当时,中国的跨国领养制度尚未健全。罗茜的养父母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搞定各种申请手续。

1995年4月,罗茜坐在养父母的怀里,从中国坐飞机来到了英国。

罗茜三岁时,她的养父母还收养了另一名中国女婴,也就是罗茜的妹妹。罗茜的父母一直鼓励她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big_700_61bb43cf5d048.png

▲罗茜和妹妹小时候(图片来自gal-dem)

在罗茜的博客上,她写道:“我们被带去上普通话课,和其他被领养者一起参加中国新年庆祝活动,还去伦敦参观中国城和中国艺术和历史展览。”

尽管如此,罗茜仍然觉得自己和中国文化“脱节”了。“我的童年是看着Tracey Beaker(BBC著名儿童节目)、听着辣妹的歌曲度过的,我看的书是《哈利·波特》。青少年时期,我沉迷于MSN和装饰MySpace。”

罗茜在埃塞克斯郊区长大,这是一个以白人为主的地区,她感觉自己在文化上与真人秀《埃塞克斯是唯一的生活方式》(The Only Way is Essex)更接近,而中国和自己“相距千里之遥”。

为了“融入社会”,罗茜甚至尽可能地忽略自己华裔的身份。“在大学里,我坚持与亚裔学生保持距离。”她还花几个小时在网上搜索化妆教程,为的是给自己化妆,“让眼睛看起来更大些。”

尽管罗茜在努力掩盖自己的身份,但种族主义一直困扰着她。“有人在街上对我喊一些不礼貌的话,还有人把我堵在墙角问‘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一个朋友讥讽我男友得了‘黄热病’,这些都像是尖锐的提醒,提醒我:不管我内心感觉多么‘英国’,只要我拥有‘华裔’的外表,就意味着我永远是仇外和种族主义的目标。”

“每次当我填表要填种族这一栏时,我都在‘华人/中国人’、‘华裔中国人’和‘亚洲人-其他’这几个选项之间徘徊。”

当陌生人听到罗茜的埃塞克斯口音时,也常常会对她的身份产生疑问,并期望她解释为何她的外表和声音是“不相符”的。

罗茜承认,在过去,当她面对种族歧视时,时常感到很矛盾:“一方面,我因为对中国的传统有所抗拒而感到内疚;另一方面,我父母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又保护了我不受歧视。我上了私立小学,上了文法学校,上了大学,又在父母的资助下取得了硕士学位。我也敏感地意识到,一些移民家庭经常在社会中被边缘化,但我没有分享我的经历。”

由于新冠疫情,英国针对亚裔的种族主义事件有所增加,罗茜每次出门也会感到一丝恐惧。

带着对自己身份的迷茫,罗茜联系了她妹妹小时候认识的其他来自亚洲的被收养者。

尽管从青少年时期,他们就没怎么说话,但他们也表达了和罗茜类似的感受,“我们害怕像自己这样的人遭受更多的暴力,也为种族主义的受害者感到难过。”

与同伴的这些交流让罗茜意识到,在面对共同威胁时,社区和团结的重要性。“在这个空间里,我感到自己在困惑中被看到、理解和认可。”她找到了自己所属的群体——成长在英国的被收养亚裔群体,“我会永远与他们保持这种独特的联系。”

过去一年的经历也在提醒着罗茜,无论自己的身份认同是什么,她的一生可能永远也摆脱不了被边缘化和歧视的阴影,但她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准备好接受全部的我。”


三名被领养女孩回中国寻亲,被拍成纪录片 

10月20日,Netflix播出了一部名为《找寻》(Found)的纪录片,记录了三个被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小孩,通过“中华家脉”(My China Roots)远赴中国寻根的故事。

big_700_61bb43ce60173.jpg

▲纪录片《找寻》的海报(图片来自网络)

三名女孩分别是莉莉·博尔卡(Lily Bolka)、克洛伊·利皮茨(Chloe Lipitz)和赛迪·曼格尔斯多夫(Sadie Mangelsdorf),她们在美国被不同的家庭收养。但经过DNA测试,她们发现彼此存在血缘关系,并很快建立联系,踏上了寻找亲生父母之旅。

和罗茜类似,三个女孩的成长过程中都遇到过相同的困惑:她们因为肤色和样貌与当地社区格格不入,她们是社区或者学校中少数的亚洲面孔,她们自己也很好奇:自己究竟来自哪里?

三个女孩满怀希望地踏上中国的土地。她们来到广东的一所福利院,这是三个女孩被领养前生活过的地方。

当她们了解到当时福利院的护工阿姨们还记得她们小时候的音容笑貌,并对抚养她们的细节如数家珍时,她们感到很震惊。

big_700_61bb43cf2601d.jpg

▲纪录片《找寻》(图片来自奈飞官网)

即便当时福利院的条件不好,但福利院的“妈妈”们似乎把每个孩子都当作自己亲生儿女,尽其所能地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而这些孩子被送走时,阿姨们都很舍不得,觉得很心痛,“不知道送多远,不知道他们以后会怎么样”。

big_700_61bb43ce31844.jpg

▲其中一个被领养的女孩莉莉(右),和福利院里曾照顾过她的阿姨(图片来自网络)

纪录片不仅呈现了女孩们经历的寻亲过程和文化碰撞,还跟随她们一起去逛市场、登长城、吃美食,女孩们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尽管她们最终还是没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但三个女孩却找到了自己,她们对自己身份定位的困惑已大大减少。

更难能可贵的是,三个有着相似成长经历的女孩,最后成为了最好的的朋友。她们表示,要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柱,共同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挑战。

你身边是否有类似的故事?看了这些被西方家庭领养的中国孩子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呢?欢迎给华闻君留言。


本文部分素材参考inews、gal-dem和奈飞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华闻派

《华闻周刊》官方微信公众号——华闻派(ID:ukwutuobang)。读华闻,看世界可以更直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