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华闻派”(ukwutuobang)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置身于东西方不同文化之间,感知着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又探寻着差异背后的乐趣及相通之处。他们“东看西瞧”,在分享调侃这些趣闻的同时,希望打破东西方文化和观念的隔阂,促进东西方的了解与交流。
华闻君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推出“东看西瞧”系列访谈,为大家讲述这样一群人的故事。
本期“东看西瞧”栏目,华闻君与英国女孩Susie Woo(戴舒萱)聊了聊。她19岁时搬到上海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到台湾留学。现在,她回到了英国,在布莱顿从事英语教学。业余时间,她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中外文化差异带来的趣事。下面,一起来看她的故事。
“嗨,大家好,我是戴舒萱,我来自英国。欢迎回到我的频道。”这是戴舒萱在视频里惯用的开场白。
镜头中的戴舒萱,留着一头金发,明眸皓齿,她用中英文穿插的方式,向观众解释一些英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经常困扰英语学习者的知识点。
她的视频内容常常紧跟年轻人的潮流和思维。比如在英国解封之后,她教大家如何在英国酒吧点酒;“黑五”来了,她和大家讨论现在英国年轻人都穿啥;《鱿鱼游戏》爆火,她解读英媒相关的报道里使用的地道英语词汇和高级用法。
看着在视频里侃侃而谈的戴舒萱,你可能很难想象,在上大学前,她从来没学过一句中文,而仅仅在学习了一年中文后,她就干脆搬到了上海,在这里当起了交换学生。更令人惊讶的是,来中国后不到一年,她就敢带着自己的三个英国朋友,坐着绿皮火车在中国走南闯北。
学中文是个“很冲动”的决定
戴舒萱小的时候,她爸爸常常叫她“Susie Woo”,听起来很像是中文发音。后来学了中文之后,她的中文老师根据她儿时的昵称,给她起了“戴舒萱”这个中文名。
实际上,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英国人,戴舒萱在上大学前没有任何中国朋友,更没有学过一句中文。
▲戴舒萱在台南参加推广中华文化的活动
那时戴舒萱对中国的认识,仅限于英国的中餐和迪士尼动画电影。
“我非常喜欢英国的中餐,但我吃的中餐也不是正宗的中餐,是专门按外国人口味改造过的中餐。在我的想象里,中国是个有很多好吃东西的地方。”
戴舒萱从小就非常喜欢学习语言,她16岁时学了德语和法语。到了上大学时,戴舒萱面临专业的选择。
她自称是个喜欢挑战新事物的人。在选专业的时候,她看到大学里专业设置都是很常规的,比如英文和数学等等,“这些内容我都学腻了。”她突然看到了和中国相关的专业,这让她眼前一亮。
“红色的页面上有中国传统图案,还有长城和灯笼,看起来很漂亮。”惊喜之余,戴舒萱也意识到:“这是一个我完全不知道的世界。”
▲戴舒萱镜头下的长城烟雨朦胧
18岁那年,戴舒萱做了一个“很冲动”的决定,到利兹大学中文系学习。
她的家人对她的决定并不感到意外。“我是一个想做什么,就马上去做的人,大家都觉得我的决定‘很戴舒萱’。”
戴舒萱的同学中,只有20%-30%的人有中文基础。其他大部分的人和戴舒萱一样,都是中文零基础。
“老师告诉我们:‘不用担心,到了第四年,中文进步最大的不一定就是这些有基础的同学。’我当时不相信,因为这些人的中文真的比我们好很多,但是到了第四年,就真的是老师说的那样。”
刚开始到中文系学习,戴舒萱十分兴奋,但很快,她的兴奋劲儿就被沮丧感所取代了。
第一年学中文的过程,用戴舒萱自己的话说就是“真的很难,很花时间”。“那时老师每周教我们十个汉字。我每天下课就回到宿舍,把A4纸折一半,每半张纸就写一个汉字。我根本不知道该从哪一笔开始写,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记住这么多笔画。”
戴舒萱还记得,老师让他们写“包子”这个词。“我当时觉得这个词很不实用啊,我都没吃过包子,为什么每天要写这个词?后来我到中国才发现,每天都要吃包子,这个词太实用了。”戴舒萱笑说。
来到中国:“被震撼到了”
第一年的中文学习,戴舒萱就在糊里糊涂中过去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汉字,学这些字真的有用吗?”她不止一次怀疑自己。
有些同学觉得中文实在太难学,中途就换了专业,有的转去学了国际关系,“他们觉得这是个比较容易的选择”,较真儿的戴舒萱却从未想过放弃。
熬到第二年,她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当交换生。
“在上海,路上的建筑、学校、商店、吃的东西,都和英国不一样,也和我在英国媒体里看到的中国不一样。”戴舒萱说,她有一种“被震撼到了的感觉”。
▲在上海看京剧表演
尽管已经学了一年中文,但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初来乍到的戴舒萱还是不能和当地人正常交流。她说:“我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为了更好地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戴舒萱选择与中国家庭一起住。“我那时候年纪小,又离开同学自己出来住,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感觉比较孤独。”
戴舒萱以为,让自己生活在一个纯中文环境里,就可以逼自己学好中文,但她低估了上海人的英文能力。在她借住的家庭里,男女主人的英文都很流利,“我们有时候也会说英文。”戴舒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我的住家请了一个保姆,每天为我们做饭,她做的菜真的很好吃。每天放学回家后,我就和借住的家庭一起吃晚餐。”在餐桌上,戴舒萱尽量用中文和他们交流,但是经常说不下去,只能又说回英文。戴舒萱笑着说,“他们还手把手地教我怎么吃螃蟹。”
让戴舒萱很惊讶的是,中国家庭会把当天没吃完的食物,打包好装在饭盒里,放入冰箱。而她在英国的家里,当天吃不完的食物就会丢掉,“这样其实很浪费。”
▲戴舒萱和朋友一起做小笼包
一次,戴舒萱无意间走进了一个公园,看到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在这里?还有这么多照片?”她很好奇。原来,她“闯入”了上海的相亲角,
她看到一些长辈把自己子女的照片、个人条件以及他们理想中找对象的条件一一列出,张贴起来。对于这种像做广告一样,在婚恋市场上“推销”自己孩子的做法,戴舒萱第一次见到,她觉得“超惊讶”。“不过那时还没有约会App,现在的风气应该不一样了。”
后来,戴舒萱又在成都短期工作了一两个月,她感受到了中国城市的“另一面”,“没有这么国际化,但很悠闲的一面。”
▲在成都,戴舒萱拍的国宝大熊猫
戴舒萱和她的外国朋友很想尝试正宗的成都火锅。一天,他们来到一家火锅店,扬言要吃最辣的火锅。
老板见状笑了,说他们吃不了最辣的火锅。戴舒萱和几位朋友不罢休,承诺对方一定会把火锅吃完。
老板拿他们没办法,就给他们上了辣锅。“结果我们一边吃一边被辣哭,别人都在笑我们。”回想起这段经历,戴舒萱忍不住笑出声。
在上海时,戴舒萱很享受上海的夜生活,她晚上会和朋友们一起去泡吧。到了成都,她又入乡随俗,晚上去喝茶,听老板讲他年轻的故事,有时还打打麻将。
四个英国女孩坐火车游中国,引围观
戴舒萱在上海待的第二年夏天,有三个朋友从英国来找她玩。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带着朋友们坐着火车,穿越了大半个中国。
“我在中国做的最骄傲的事,就是策划了这趟旅行。”为了省钱,戴舒萱和朋友选择背着背包,坐绿皮火车出行。
她们从上海到广州再到香港,然后又从深圳到北京再到内蒙古。“还好没有遇到什么特别意外或者让我们很崩溃的事。”
让戴舒萱印象最深刻的是,四个女孩从深圳坐了36小时的火车去呼和浩特。“一到晚上,睡在我朋友上铺的人就打呼,我朋友根本睡不着。”一直到现在,戴舒萱和她的朋友回想起这趟旅程,还是会不由自主大笑起来。
▲戴舒萱游览北京故宫博物院
到了早上,火车上会放很大声的中国传统音乐和广播叫醒乘客,这也让戴舒萱和她的朋友很不适应。
一路上,戴舒萱遇到了不少趣事。有些乘客对她们很好奇,问了她不少问题,戴舒萱也尽量回答他们的问题。不过,她当时的中文水平有限,不能用很流利的中文和对方对话,只能说一些基本信息。
无聊的时候,戴舒萱和朋友就拿出英文书,一人读一页书,每个人轮流读。
▲在上海的公园里,和孩子一起玩
四个金发碧眼的高个女生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自然吸引了不少路人的注意。戴舒萱已经习惯有人盯着她们看,但她的朋友们还不习惯。“还有人会主动要求和我们合照。一开始,我的朋友勉强同意。后来,我和朋友开玩笑说,下次有人要和我们合影时,我们就说:‘请交两元钱’。之后,我们真的就和来找我们照相的人这么说了,对方一听就笑了。”
就这样,戴舒萱操着不流利的中文,和朋友们吃着方便面,背着背包,赶着火车,去爬了长城,坐了牦牛,看了京剧。
▲戴舒萱在大理骑牦牛
这一个月的旅行结束后,戴舒萱和朋友们睡了好几天,才恢复过来。
不想当“网红”,更想做中西文化交流者
拿着奖学金在台湾留学一年之后,戴舒萱回到了布莱顿。她利用自己的特长,开始对中国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英语教学。
一次,她制作了一个关于英国养猫文化的视频发在脸书上。视频收到了不少点赞和留言评论。戴舒萱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分享的这些中西文化差异趣事,有这么多人感兴趣。
第一个视频“意外走红”之后,戴舒萱又开始制作一系列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视频,用一种更轻松的方式来让更多人对英语和英国文化感兴趣。
▲爬黄山的戴舒萱
“订阅我频道的粉丝通常是一些英语程度已经比较好的人,但他们还是不知道英语当中一些比较高级的词汇和用法,或是对英国文化不太熟悉。这将会对他们继续深入学习英语带来障碍。”戴舒萱解释道,“在中国将近两年的留学和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也使我开始对自己的文化进行思考。学习一门语言,离不开理解语言所属的文化。就像我当初学‘包子’这个词,没吃过包子怎么能学好?哈哈哈。”她笑起来。
随着戴舒萱的视频订阅者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她个人也越来越受关注,这让她感到些许不适应。
“我的性格是偏内向的,并不是一个天生喜欢‘抛头露面’的人。”戴舒萱表示,“不过现在,我已经渐渐习惯这种感觉了,开始接受在社交媒体上那个虚拟的‘我’。”
戴舒萱也在不断学习中国文化,她看了很多关于中医、道教和佛教的书籍。“我大一的时候,就开始静坐,静坐对我的帮助很大。”
▲戴舒萱在台湾佛光山学习禅修
现在,戴舒萱已经有了自己的团队,负责帮她打理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她也有了自己的课程网站。
戴舒萱会时不时查看粉丝的留言,有的粉丝会写下很长的留言,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者学习英语的心得体会,“看到大家觉得我的平台是个适合分享的地方,真的很开心。”
戴舒萱的团队做过一个统计,她所有社交媒体的订阅者总数加起来,现在已经超过了60万。
▲粉丝给戴舒萱在B站上留言
当华闻君向她确认这个数字时,戴舒萱坦言,自己到底有多少订阅者,她也搞不清楚,也不是很在意这些数字。她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视频是不是能帮助更多的人消除东西方交流里的误区。
“有的时候,我发布的一些视频可能比较小众,浏览量并不是太高,但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视频,那我就会继续做下去。”戴舒萱说。
文 林卉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华闻派《华闻周刊》官方微信公众号——华闻派(ID:ukwutuobang)。读华闻,看世界可以更直接。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