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华闻派”(ukwutuobang)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实,真正的考验来自后疫情时代。
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还暂时不能摆脱新冠病毒的“纠缠”。出门戴口罩,与人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握手和拥抱都成为了常态;在餐厅里与朋友家人吃饭,桌上也会多几套公筷、公勺;远程办公成为主要工作模式,网络视频会议也更普遍;而往常习惯于穿梭在不同国家的商旅人士和度假者会发现,出行已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后疫情时代,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日常生活基本准则
当你走进超市、餐厅等公共场所,工作人员会为你量体温,在排队的同时,地上会有“保持2米”(有的国家是1.5米或1米)的社交距离指示。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不只是为了礼仪,更是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安全。
在新的模式下,世界各地的餐厅也推出了各种各样新鲜有趣的方式,吸引顾客前来就餐。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Mediamatic Eten餐厅为配合“社交距离”的规定,别出心裁地推出了新的运营方式。他们在运河边建了五个迷你版的温室,规定一个温室最多只能入座三人,并提供精致的素食套餐。
除此之外,服务员还会佩戴面罩和手套,并在桌上放上一块长木板,以确保他们在服务期间能和客人保持安全距离。
由于这家餐厅创意独特又保障了用餐环境的健康安全,餐厅在未正式开业前就表示,订位已经排到了六月底。
巴黎的一家餐馆推出了一种类似于灯罩的用餐防护罩,以确保食客免受病毒感染。
这种防护罩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就餐时个人的食物酒水都罩在自己的防护罩内,减少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在立陶宛,政府规定在餐厅里就餐的每个人需要有五平方米的空间。在维尔纽斯(Mannequins)的一家餐厅里,一些座位上摆着人体模特来减少餐厅内的人流量。
在德国埃森的Livres咖啡馆,也有人体模特被放置在餐厅内来保持“社交距离”。
在德国的霍夫海姆(Hofheim),店主Musa Gezer在他的“牛肉啤酒”餐厅里放上了16个大泰迪熊。他说,放这些泰迪熊比设置隔离带或有机玻璃要亲和得多。
在德国施威林(Schwerin)一家叫Cafe Rothe的咖啡馆,用更奇妙的方式保持人与人间的“社交距离”,他们规定就餐的客人必须戴上由游泳棒制成的帽子。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用这种方式让人会心一笑,我觉得这是件很棒的事。”Cafe Rothe的负责人说。
在印度,人们则开始使用雨伞来确保人与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在印度的部分区域,雨伞甚至已成为了人们外出的日常必需品。
未来工作方式趋于灵活
在疫情期间,全球许多公司也实行了灵活的工作制,允许雇员在家中办公,不少公司在后疫情时代也将继续沿用这一方式。
Twitter在五月中旬宣布,员工可以无限期在家工作。
接着Facebook也在5月21日公布,五万名员工可以永久在家工作,甚至也开始拟定未来开放所有员工都能永久在家工作的计划。
紧接着,另一家互联网巨头谷歌也在5月26日宣布,从7月开始,一些城市办公室大约有10%的员工可以返回工作岗位,到9月这一比例将提高到30%。这意味着对其他不需要到办公室工作的员工来说,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在家办公或是回到办公室。
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在一篇告知谷歌员工的博文中表示,由于大多数的谷歌员工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将主要在家工作,谷歌还将向每位员工发放1000美元的津贴,用于购买必要的设备和办公家具。
皮查伊还说,由于谷歌将采取严格的健康和安全措施,谷歌办公室的外观和感觉将与员工离开时大为不同。
不过在家工作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工作体验,这也使得在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少趣事。
比如美国ABC电视台的主播在与受访者连线采访时,受访者上半身西装笔挺,但镜头却不小心拍到他的下半身……于是在家办公的常态,就通过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信号传遍了世界。
但也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像Twitter或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让员工永久在家办公。毕竟,有些公司的工作性质,需要员工在办公室完成。
在疫情之前,联合办公空间(Co-working Space)是办公室空间设计的主流趋势之一,但疫情之后,这种开放分享、流动的空间却成为了传染病的高风险区。据《纽约时报》报导,有诸多研究显示,全世界的流感传染有16%是在办公室发生的。
当人们逐渐回到办公室的同时,也使得企业更强烈地意识到,在打造办公室新空间格局的同时,保护员工的健康成了当务之急。
于是,一些新形态的未来办公室设计也开始出现。
全球知名的室内设计咨询公司慕雅建设(Space Matrix)印度班加罗尔办事处负责人 Guru Raghavendra说,在疫情之后,他们将对办公空间的设计进行调整。
“在集体空间里,我们将确保人与人之间保持6-10英尺(1.8-3米)的社交距离,并在办公家具中使用抗微生物和细菌的装饰材料。集体空间安装分区空调。这样即使一名员工感染了新冠病毒,我们可以关闭这个区的空调,以阻断气流的传播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员工,其余部门仍可正常运作。” 他说。
据Raghavendra介绍,他们根据新冠疫情对两个正在进行室内设计的项目进行了调整,原先的大厅设计将被4-6个小型会议室与2-3个小咖啡间所取代。
Raghavendra也说,他们将把个人空间的距离设计得更大,以降低传播病毒的风险,当然这同时也会降低同事之间交流的频率和方便性。他们把集体空间里一个大空间拆分成多个小空间,以此减轻员工对重返工作岗位后对自身健康的担忧。
出行不再是件易事?
疫情不只影响了人的日常生活,也使得全球航空业大受打击。
尤其是英国从6月8日开始要求入境人员进行14天的自我隔离,这对进出英国的旅客也造成了影响(详细请点这里:留学生注意!英国6月8日起入境隔离14天,大学和私校出新规)。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调查指出,有60%的人表示,在新冠病毒还没消失前,他们会观望两个月的时间,再决定是否订机票;另外40%的人则是觉得,至少要观望半年再决定是否要出行。
在新冠疫情期间,许多公司也正在重新评估商务出差的必要性。
旅行社Dollar Flight Club指出,依据之前美国“9·11”事件和2008年金融海啸的经验,航空业在未来势必会减少航班数量,廉价航空公司会面临衰退或被并吞的局面,甚至由于疫情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加上需要预留一些空位保证社交隔离的距离,未来机票价格将会上涨。
尽管他们也预测在疫情结束的短期内,会以低价促销的策略来刺激消费者回流,但当促销期结束后,消费者将不再容易购买到便宜的机票。
同时,航空营销咨询公司Simpli Flying还提出了“消毒旅行”(Sanitized travel)的新旅行方式,其特色在于全面消毒与健康检测的搭机流程,并全面启用现在美国、德国等国已经在讨论的“免疫护照”(Immunity Passport,免疫护照将发给身体已有新冠病毒抗体的人)的概念。
近日,欧盟航空安全局(EASA)在其网站上,也向欧盟的机场和航空公司发布了一些针对新冠疫情的安全指导方针,这些规定包括:
·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机场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
·乘客在旅途中必须戴口罩,并且每四小时就更换一次;
·旅客的亲朋只能在航站楼外进行送别;
·航班上将被禁止销售免税商品;
·航班上尽量减少饮食和饮料供应服务等。
这些措施预计将被所有欧盟成员国采纳,并将极大地改变人们乘飞机出行的习惯。
自1月31日英国进入“脱欧”过渡期以来,英国虽然没有参与该安全指导方针的制定,但在今年年底前英国仍是欧盟成员国,理论上仍需遵守该指导方针。
于是英国想出了一个在“脱欧”之后可以平稳过渡的方法,由英国民航局(CAA)发布了一个类似的文件,指导航空公司在疫情之后如何恢复正常运营。该指导不仅大体上遵循了欧盟航空安全局发布的指导方针,并且可以保证英国在“脱欧”之后,仍可继续沿用这一指导方针。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视这场疫情对这个时代所造成的巨大改变,一些人们此前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将会在后疫情时代逐渐被淘汰。面对新的变化,我们只能迎接挑战,尽快适应。
欢迎身处后疫情时代的你们给华闻君留言,分享疫情对你日常生活改变的点点滴滴。
文 郑佩姗 编辑 彭琳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有自己的看法、思考和分析,欢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了解全球抗疫的最新前沿动态,请点击链接,进入“新冠疫情下的中国与世界”专题主页:
华闻派《华闻周刊》官方微信公众号——华闻派(ID:ukwutuobang)。读华闻,看世界可以更直接。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