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华闻派”(ukwutuobang)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随着新冠疫情在欧洲蔓延,此前一直被称为“佛系抗疫”的英国也逐步升级了抗疫措施,那么效果如何?英国下一步是否会采取中国式的“封城”措施?这次新冠疫情会不会成为一个改变世界未来走势的重大事件?
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企业运营首席教授、 英国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学院院士、英国皇家注册工程师熊榆博士接受了《华闻周刊》的采访,发表了他的个人观点,以下为采访全文:
《华闻周刊》:世卫组织此前曾说,中国为全球抗疫赢得了宝贵的窗口期。从各国到目前为止的抗疫措施、效果和行动速度来看,你认为各国是否很好地抓住了防控疫情的最佳时机?对欧美各国的防疫措施,你有何评论?
熊榆:先来说说中国,大概去年12月开始,武汉的一些医院陆续收治了一些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再到12月30日武汉市卫建委签发《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1月12日,中国向全世界分享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再到1月23日,武汉及湖北等多个城市开始陆续“封城”。面对这种新型的、未知的病毒,我们前期的反应比较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中国逐渐摸清这个病毒的传播模式和危害后,到采取“封城”措施的时间来说,这个速度算是比较快的。
在中国人民因“封城”和停止经济活动,做出了这么巨大牺牲和贡献后,欧洲各国以及美国还是没有引起重视,“重治轻防”。
从欧洲看,意大利作为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其“零号病人”至今仍是个谜。而据《费加罗报》3月11日报道,其“一号病人”于今年1月25日,也就是武汉“封城”2天后,曾与一位从中国回来的同事吃饭。然而这位同事事后病毒检测为阴性。有流行病学专家据此强烈怀疑该“一号病人”系受本地病毒感染。1月31日,罗马出现中国遊客确诊个案,意大利对中国封关。3月4日,意大利才开始全国学校停课,3月8日,开始封锁伦巴第大区及14个省份。3月10日,限制令推广至全国,民众仅能因工作、就医和其他紧急情况出门,并须携带阐明出行原因的文件。
英国也是一样,官方报道的首个确诊病例在1月31日,是一位50岁的叫达瑞·布兰德(Daren Bland)从奥地利滑雪胜地度假回来的商人。3月12日,英国政府早期防疫政策和首席科学顾问提出的“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理念,引起科学界和社会公众激烈讨论。从3月17日开始,英国抗疫措施逐渐升级,首相宣布“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任何一人患病,我们敦促全家都应在家隔离14天。”并且呼吁在家工作,避免去酒吧、餐厅等公共场所。
▲被英媒称为“英国0号病人”的达瑞·布兰德(Daren Bland,左)
从21日开始,英国政府才宣布关闭餐馆、酒吧、电影院、健身房等营业场所;中小学以及幼儿教育机构从23日起也基本关闭,伦敦关闭了部分地铁站点。
美国的情况也类似,这些地方都已经看到中国爆发了这么大规模的病毒案例后,还迟迟不采取措施,政府的反应速度是很慢的。
英国多次改变抗疫政策,民众至今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个病毒的严重性。美国更是为了选举, 有意隐瞒和淡化问题的严重性,并且有意将各种矛盾引入中国。大部分西方国家至今没有采取决断措施,真正阻止人与人之间的传染。
▲特朗普3月26日出席白宫抗疫小组例行记者会
也看得出很多欧美国家在中国陷入困难的时候,没有远见,没有危机意识,也缺乏危机处理的决断力。并且也和各国的文化、体制和社会有很大关系。总之,英美等国对抗疫的不重视,导致了很多减低病毒影响的机会的丧失。
《华闻周刊》:你认为英国为何没有在一开始就采取严厉的措施,而是一步步升级?政府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熊榆:英国是靠公民投票选举出来的政府,政客思考的是,怎么做社会不反对,但是社会中大部分的人是不可能知道问题严重性的,很多人都不愿意被“禁足”。
比如英国下令全国酒吧关闭的时候,很多英国人竟然还要抓住最后的机会出来酒吧聚会。平时的协商式政策制定在这个时候不起作用, 英国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只能不停地升级抗疫政策,加强措施,来达到目的。
▲在疫情早期,英国政府并没有马上限制人们的出行
即使如此, 英国仍然没有达到目的,真正限制好人与人的接触,保护好群众。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以资本和资本家的意见为第一考量, 所做决策是先看怎么对资本家最有利。
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自然以社会长治久安为第一考量, 自然采取了不一样的模式。但是疫情一天天严重起来,到了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资本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一致的时候(如疫情严重到社会不能运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体制所采取的行为模式就统一了。
事实上,英国错过了控制疫情的最好时机,直到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抗,才逐渐采取了对资本家不利但是保全社会的方式。所谓“群体免疫”不过是政府不希望影响经济, 影响资本家利益,而提出的一个理论。所以,首相不得不出来否定自己的“群体免疫”政策。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3月25日出席英国政府每日的疫情新闻发布会
很多企业的老板是不愿意国家采取强制措施的,对大部分的企业家而言,是否强制隔离决定了企业的生死,而这些企业家往往能影响政治家的选票。
经济重于一切的思想在英国宣传根深蒂固,让大家忽略了疫情的严重性 要改变这个印象还需要一些时间。但英国应该会出现逐渐加码的措施,最后还是会采取强制措施“封城”的。
《华闻周刊》:新冠疫情对于国际秩序以及全球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次新冠疫情会不会成为一个改变世界未来走势的重大事件?
熊榆:如果疫情出现时间过长,一定会对社会结构和经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能像SARS那样,在夏天之前就能控制住,那么影响就会有限。疫情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全球化,但这是暂时的,疫情一旦结束,经济会有很大的反弹。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疫情开始的时候,全世界的医疗物资都运给中国,而现在到了“下半场”,中国的物资输送到全世界,正是因为全球化,受到影响的国家才能很好地从其他国家得到帮助。我认为全球化是不可逆的,但全球化的模式会改变,比如以前更多的是通过人的流动来全球化,疫情之后更多地是通过物流来全球化。
这次疫情会让更多的人去思考,怎么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而不仅仅是以经济为指标。这次疫情也会让网上娱乐和消费进一步成为未来的主题,对线下经济有一个促进转型升级的作用。
目前情况看,如新冠造成的危害过大,很多国家从此无法很快恢复,会成为国际社会分裂的一个引子。由于各国相互甩锅,这个很可能变为更加激烈的国际冲突,甚至成为重大国际事件的导火索。
《华闻周刊》: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沟通、工作、社交和生活的模式,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进行远程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为新兴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
熊榆:英国会有很多行业会适应员工在家办公的模式,在现代通讯技术的帮助下,在某些行业中甚至还能找到提高效率的工作形式。这也会催生更多如Zoom和Teams等远程办公系统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的人聚焦5G和VR等技术。
文 林卉卉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也有自己的看法、思考和分析,欢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了解全球抗疫的最新前沿动态,请点击链接,进入“新冠疫情下的中国与世界”专题主页: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