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华闻派”(ukwutuobang)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5月10日,在江西上饶第五小学三年级的教室中发生了一件惨案,一位何姓女生的父亲,把和女儿同班的刘姓男生捅了13刀,男孩不治身亡。
▲上饶警方对此事发布的警情通报
“小学生被同学父亲杀害”一事,在中国社交媒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是什么深仇大恨,让一个大人捅死一个小孩?
网络上流传多张截图显示,让女生父亲如此愤怒的,是因为女儿疑似被男同学欺凌。
▲疑似当事班级群聊截图,该女生的爸爸抱怨女儿被欺负,上述截图内容尚未得到学校和警方证实
但男孩的父亲很快表示:网上关于霸凌的说法是对孩子的诬蔑,是对逝者的不尊重,他要还儿子一个清白,希望严惩凶手。
也有消息说,刺死男孩的这位女孩家长,曾患精神类疾病。
是是非非,众说纷纭,事实真相,有待警方调查结果的公布。但无论如何,校园霸凌的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么,英国的校园欺凌问题是否和中国一样严重呢?对此,英国人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英国的孩子欺负起同学来,也毫不手软。
之前英媒就报道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来自英格兰诺福克镇的13岁女孩Nadia,从2017年开始,每天上学会早出门一小时,并把沿途的垃圾都放入自行车篮中。她的环保行动不仅为她赢得国际大奖,更为她在社交网站赢得关注。
▲“垃圾女孩”Nadia
她被大家称为“垃圾女孩”(Trash Girl),虽然“垃圾”并不好听,但她很喜欢自己的新名字,因为这让她觉得自己像是一位“超级英雄”。
然而,即使是捡垃圾这样的环保善举,都可能招致她同学的嫉恨。“垃圾女孩”在学校挨过打,还被同学泼过橙汁,还在上学途中被人用刀威胁,惊动警方。
“垃圾女孩”受够了校园霸凌,终于在今年5月4日转校。
▲据BBC报道“垃圾女孩”因无法忍受校园霸凌而决定转校
不只“行为怪异”会受到校园霸凌,校园里的“种族歧视”也有可能上升为校园霸凌。
15岁的叙利亚难民贾马尔在英国的西约克郡读书。去年10月,他刚被学校的四名学生打到手臂骨折,一个月后,他又被同学残忍地施以“水刑”。
视频显示,他先被一个男生追逐,后被强行绊倒,男生将水瓶中的水倒在了他脸上。
在这个叙利亚难民家庭中,贾马尔14岁的妹妹同样被她的英国同学欺负,上周有人强行取下了她的头巾。
对一个孩子来讲,名声和种族并不是原罪,更不是遭受校园霸凌的借口。
事实上,实施校园霸凌,根本不需要借口。
去年7月,曼彻斯特的一位母亲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女儿被霸凌的录像。她在屏幕的另一端,亲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推倒,浅棕色的头发被人揪着,身体往前匍匐,他们还给她女儿的头上倒胶水。
这位母亲说,她希望网友将女儿被霸凌的录像分享出去,希望让更多人看到,是她的同学让女儿的生活“变成了地狱”。
这些并不是个例。
据去年11月《独立报》报道,根据调查,在英国,平均每个班级都有一名学生,每天都受到校园霸凌。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在英国一半的孩子会因恐惧校园霸凌,对节假日后返校表现出忧虑。
这些校园霸凌行为手段狠绝,伤害面广,英国人又是如何应对的?
在解决校园霸凌问题前,我们需明确,到底怎样的行为可以算作“校园霸凌”?
在英国政府官网中,校园霸凌的定义是:重复性的、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或情绪的行为,经常会针对某些特定的人群,如种族、宗教、性别或性取向。校园霸凌包括多种形式:身体伤害、嘲笑、威胁以及线上霸凌。
对于校园霸凌,英国政府赋予了学校很大权力,他们认为,解决校园霸凌主要责任在学校。
2016年1月,英国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行为纪律》,规定老师有权在校内外对学生进行“合理管教”。如果学生出现涉嫌校园霸凌的行为,校长和老师有权对肇事学生“课后留堂”,甚至给予“停学”惩罚。
在某些情况下,学校可以搜查肇事学生手机和电脑,可以在未经肇事学生同意下对其搜身,来寻找潜在的导致霸凌的工具。
然而,要处理好具体的“校园霸凌”案例,考验的不仅是法律的完善性,更考验老师的教育智慧。
英国资深教师Elizabeth Nassem认为,老师在处理校园霸凌时,视角应超越“霸凌”和“受害者”这些浅显的标签,且应仔细询问受伤者遭遇校园霸凌的经历,去了解霸凌者的行为动机,以及双方认为校园霸凌应该如何解决。
另外,这位老师认为,把实施校园霸凌的学生认定为“不可救药的恶魔”,并不能解决问题。研究发现,校园霸凌者的动机往往是渴望受欢迎,并从无聊生活中摆脱出来。了解霸凌的动机,才有利于问题理性解决。
这位老师认为,如果老师和学生沟通时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他们的观点,那么学生们就很可能像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一样,尊重他们的同学。
▲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关于校园霸凌的研究论文
除学校外,在孩子面对校园霸凌时,家长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英国教育部规定,家长对孩子的“偏差行为”需担负“连带责任”。如果孩子因为校园霸凌等行为被永久停学,或在一年之内被勒令定期停学两次以上,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向法院申请,对学生家长发出“教养令”,要求家长“共同担负改善学生偏差行为的责任”。
“教养令”又被称为“教养契约”,主要包括要求学生家长参加最多3个月的“教育辅导课程”,并配合学校最多一个月的“特定教育要求”。最重要的是,如果家长违反“教养令”,学校可将家长移送法院裁决,家长可能会面临最高1000镑的罚款。
除了校方和家长,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也成立了各种“反校园霸凌”的组织,开展多种活动来应对校园霸凌。
2016年,英国政府开发了以网络匿名举报平台“tootoot”为核心的新项目,以应对校园欺凌问题。
tootoot是一个专门为遭受校园霸凌的群体提供24小时帮助的服务平台。举报者可以通过录音录像,把被霸凌的过程记录下来,也可以截图把辱骂性的语言记录下来,作为被线上霸凌的证据。
这些证据只会被肇事者的老师看到,在保障受害者权益的同时,也可同时保护受害者的隐私。Tootoot已经在英国数百所学校得到了推广,使五十多万的学生受益,获得15000多名老师的信任。
另外,英国也有许多专业的社会组织,为校园霸凌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如反霸凌联盟(Anti-Bullying Alliance,简称ABA),霸凌英国(Bullying UK),儿童专线(Childline),戴安娜奖(The Diana Award)等等。
那么,这些组织具体如何运作呢?以反霸凌联盟ABA为例:
ABA特意为学生和家长设计了校园霸凌知识的互动科普工具,对“校园霸凌”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并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还通过发布专业人士制作的教育视频为家长采取的措施提供相应的参考。
ABA为因身体残疾而受到霸凌的孩子,特意设计了一套校园霸凌应对训练的线上课程,内容涉及霸凌的定义与种类、如何预防被霸凌、如何应对被霸凌以及可寻求的帮助等等。
另外,ABA在每年11月的第二个星期会特别设立“反校园霸凌周”,其中下设“Odd Socks Day”以及“Stop Speak Support Day”等节日。在去年,“反校园霸凌周”的主题是“选择尊重”,并将相互尊重的理念传播到校园各处。
虽然目前为止,江西上饶“小学生遭同学父亲杀害”惨案的真相暂无定论,但它为我们反思如何预防校园霸凌提供了一个契机。学校、家长、政府与社会组织四方需共同发力,或许才能有效预防此类事情的发生。
文 李娜 编辑 林卉卉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