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卢森堡国家统计局2017年7月公布的数据,卢森堡华人社区人数近6年来加速增长。在这个拥有近60万人口的国家,华侨华人数量已经超过3200名。
采访得知,最初绝大多数中国人来卢森堡以从事餐饮业为生,如今卢森堡当地华裔年轻人的职业发展却已变得更加多样化。他们有着现在年轻人的普遍特性:有想法,不计后果,说干就干。
陈翀和吴邵杰儿时就跟随长辈来到卢森堡,并在这里长大。他们一个来自上海,一个来自浙江温州。他们俩是连襟,因为彼此的太太是亲姐妹,关系又近了一层。对他们的采访在军人广场 (卢森堡城中心)的一家咖啡店进行。
周日的卢森堡除了咖啡店和饭店开门外,所有的店铺都不营业。陈翀告诉记者,卢森堡之前有法律明确规定周日不允许开门。虽然如今这项“禁令”解禁了,却仍然没有人愿意在这天工作。
在陈翀和吴邵杰看来,这可能是卢森堡人天生的“优越感”。“即使在这里做一份很普通的工作也可以生活得很好。毕竟这里的人均收入在整个欧洲都是最高的。”他说。
他们俩已经在卢森堡生活了二十几年,一个是梦想成为平面设计师的餐厅老板;另一个是脚踏实地不断学习的卢森堡国企员工。他俩正是生长在卢森堡的华人的缩影。
陈翀:用欧洲企业管理思维开中餐厅
目前,陈翀在卢森堡经营着三家酒吧餐厅。5年前,他从母亲那里接手了一间提供中餐的酒吧。采访当天刚过完万圣节,酒吧还装扮着各种“鬼怪”。在陈翀接手酒吧后,店面经过了重新装修,现在已完全看不到母亲当时留下来的痕迹了。
酒吧的设计颇为后现代艺术——墙上挂着的油画远看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细看却是个骷髅,大片涂鸦是陈翀特意请外国艺术家喷制的。在聊天的过程中,也总能感觉他有一种艺术家的气质,“我在比利时学习了平面设计专业。做了两年平面设计师,2013年我妈妈想要退休了,于是我决定从商。”如果放弃妈妈几十年来打下来的这片“江山”,陈翀心里一定会不舍。
1988年,陈翀的妈妈从上海来卢森堡一个朋友的饭店里打工,陈翀当时在国内,只有3岁。6年后,9岁的陈翀和外婆一起到卢森堡与妈妈团聚。彼时的卢森堡还没有特别多外国人,政府给外国子女安排的学校都是法语学校。中学时,陈翀每天乘坐20分钟火车去到离卢森堡最近的比利时城市上学,成为了一名小“跨境居民”。
法语成为了陈翀在卢森堡生活的主要语言,他平时跟吴邵杰的对话也都是用法语进行。而陈翀的太太因为在卢森堡出生,所以更加本地化。她不仅学会了卢森堡语,还会说法语、德语、英语、普通话、潮州话和广东话。“卢森堡语是幼儿园阶段的必学语言,德语在小学阶段学,再大点儿又学习法语。我就没有那么厉害了,卢森堡语基本可以听懂,但不会说。我和太太之间用法语交流,太太她们两姐妹平时用卢森堡语交流。她是潮州人,所以潮州话、广东话和普通话也自然而然在家庭环境下学会了。”陈翀掰着手指数着。
陈翀解释道:“原来卢森堡语并没有正式的语法和书面用语。近年,政府意识到国民不应该将自己的母语丢掉时,才开始有了比较正式的书写。卢森堡语在过去就像是德语的一种方言吧。卢森堡语大部分是德语,又有一些法语成分。”
尽管9岁就离开了中国,但“中国 根”始终埋在陈翀的心中。2008年陈翀从设计专业毕业后,带着太太回到中国,花了6个月的时间游历大江大河。那算是他离开中国后第一次比较彻底地 “回归”。2010年,听说家乡上海要举办世界博览会,陈翀夫妻俩立即申请去做上海世博会卢森堡馆的志愿者。
在上海的很多经历对陈翀的生活影响很大。成为设计师的梦想,也是源于儿时在上海少年宫学习画画所产生的浓厚兴趣。来到卢森堡后,看漫画、画漫画是陈翀最高兴做的事。
现在陈翀的饭店经营模式已不同于他母亲管理时。当他接手母亲的酒吧时,就已想得非常清楚,这里不是要耗费我大量时间的地方。“通常开餐厅的人会把大部分时间都耗在那里,但这不是我要的。”陈翀对自己的未来思考得比较清晰。
陈翀聘请了经理来打理琐碎事务, “每一个员工都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所以我不需要天天守在这里,自己只要把握好大方向就好了”,于是他有了精力去开第二家店和第三家店。
现在的年轻人想做的事情很多,陈翀也一样。重新做回平面设计师或者进入另一个崭新的领域不是没有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里,陈翀想带着老婆和两个孩子回中国去住上几年。
“虽然我来卢森堡已经24年了,但是这里永远都不是我的家”。“让我的家人真正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这是陈翀的心愿。
吴邵杰:失去不可惜,这样才更有机会
上世纪90年代,吴邵杰父母在去过德国、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后,觉得卢森堡的发展和就业环境以及整体福利都相对较好,于是决定留下来。
跟其他老一辈的卢森堡华人一样,吴邵杰的父母也一直都在饭店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当地人。“卢森堡人挺爱吃中餐。最多的时候,卢森堡可能有400家中餐馆。服务当地顾客的定位主要是由那时的人群构成决定的。当地顾客的消费理念不一样。而过去在卢森堡的中国人几乎都是开餐馆的,你服务给谁呢?”吴邵杰一语中的。
在各个餐厅打零工是吴邵杰中学阶段除了上学外的另外一件事。2011年,吴邵杰所在的蔬菜供应公司老板退休,交给儿子管理。正当企业发展每况愈下之时,表姐邀请吴邵杰一起合伙做餐饮。先进的餐饮理念吸引了吴邵杰,他立马辞掉工作,并投入一部分资金加入其中。
他们一起做起了健康快餐,并取名为“Appleaday”,意为每天一个苹果。吴邵杰找到营养学家,给汉堡、沙拉和汤的配料搭配给出建议。用现在的话说,应该就是吃出健康,吃出苗条。那时,整个卢森堡只有一家类似的健康快餐。放在现在,整个餐饮理念都是先进的。很快,“Appleaday”受到了当地人的喜欢。就连美国苹果公司都注意到了他们。
没做多久,吴邵杰收到了美国苹果公司的律师函,说有侵权行为,禁止他们用“apple”这个词。可他们的领域和logo跟美国苹果公司没有任何关系,最后吴邵杰赢得了继续经营的权利。当时,充满斗志的吴邵杰认为3年后就可开分店了。
而在这时,因为与另一个合伙人的关系出现问题,“Appleaday”没能继续下去……
对此,吴邵杰并没有觉得可惜。在他看来,没有当时的放弃,自己就不会有新的尝试和机会。吴邵杰现在在卢森堡邮政(POST Luxembourg)负责物流对接工作。
工作让吴邵杰认识了物流行业,也对物流充满了热情和兴趣。他特地报了政府开设的夜校学习相关课程。通过学习,他更加理论化地清楚了物流工作的每一步是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
由于这两年与中国物流合作愈加紧密,卢森堡邮政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请来吴邵杰负责对接。
吴邵杰也坦言,刚来卢森堡,家长忙着饭店的工作疏于对他的鞭策,所以他浪费了很多时间。中学毕业后也没有再进一步学习。但后来的工作和生活让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多积累知识。于是他上了经济与金融管理类夜校、还获得了房地产从业资格证。有了这个证书,吴邵杰在卢森堡可以开房产中介、当房地产开发商,也能进行物业管理。
吴邵杰介绍说:“近几年,卢森堡的房价飞涨。旁边的一栋民宅去年卖出时110万欧元,新房主大概花了40-50万欧元彻底装修了一番。仅一年时间就以200多万欧元卖掉了。也有不少房主在卖房时,会考虑把一个大别墅拆分成几个小公寓来卖。这样获得的利润更大。”
此外,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落户卢森堡,卢森堡的房地产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公寓楼越来越多,物业必然红火。“物业管理将是我未来选择的一条路。”吴绍杰如是说。
陈翀和吴邵杰都不是那种为了拼命挣钱而迷失的年轻人。他们懂得不忘初心,即使平凡也要不负理想。
本文出自《华闻周刊》第214期杂志,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合作,请发送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扫描二维码下载“今日华闻”手机客户端,在线阅读或下载《华闻周刊》精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