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美国大选以来,“假新闻”一词就变成了一个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当年,《牛津辞典》将“后真相”(post-truth)评为年度词汇,2017年,《柯林斯英语词典》将“假新闻”(fake news)列为年度热词。
11月26日,英文网站字典网(dictionary.com)评选出了2018年度词汇,仍旧和假新闻有关,即“misinformation(假消息)”。
information,消息,英文中如果在词汇前面加上mis-或者dis-,一般代表相反的意思,所以如果说假消息,会有misinformation和disinformation两种说法。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该网站常驻语言学家简·所罗门说,他们有意选择了misinformation而不是disinformation,两者的区别在于意图。
所谓disinformation是指故意发布假消息,即fake news;而misinformation是指无论信息是真是假,人们由于对自己掌握的信息信任不已,因此会有意无意的进行传播,在这个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偏离真相。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拥有话语权的人在社交媒体上故意发送了一些误导类型的消息,而看到的人对此深信不疑,并借此传播,那么一个消息就从disinformation变成了misinformation。
所罗门说:“你可能是本来没有什么坏的心思,但依然会散播虚假信息。”
所罗门表示,misinformation这个词很久以前就存在了,但过去十年间社交媒体的兴起真正改变了信息分享的方式。在“眼球经济”的刺激下,假新闻也成为了博得点击量、转发量的利器。
曾有人声称美国佛罗里达州帕克兰校园枪击案的学生是危机演员,大篷车移民是受自由党富人资助的,这是misinformation在今年的两个最受关注的例子。
据BBC报道,在社交媒体上,真正的“假新闻”生产还存在着完整的“国际产业链”。这些链条中的人们对假新闻制作得心应手,善于捕捉读者口味。他们的选题大都紧扣时事热点,专挑时下重要的政治人物或政策下手。因此,“新闻”都能获得非常可观的点击量。
字典网指出,不少名人拥有大批粉丝,所以名人传播讯息时要格外谨慎。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美国一位女艺人曾因传播了不实药方,遭索赔14.5万美金。
哈佛肯尼迪学院Shorenstein媒体政治公共政策中心曾试图打击虚假新闻的传播。不过,他们研究发现,每一次当你试图告诉人们事实时,总会遭到一部分人的攻击。很多网友也表示自己经常看到类似的消息。
在公布年度词汇之前,所罗门说:“我们认为,理解‘假消息’这一概念对于帮助我们识别‘假消息’至关重要,有效地识别‘假消息’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其影响。”
字典网随后也在推特账号表示:“我们的2018年度词汇旨在唤起大家的行动。”
今年以来,大多数网站加大力度打击传播错误信息的账户,Twitter直接封禁了数百万账户,论坛Reddit删除了讨论Qanon阴谋论(美国网络上一群自称Q的匿名者,anon是英文匿名者anonymous的缩写,他们声称对政府机密非常了解,并认为有庞大的机构正在密谋摧毁特朗普)的主要帖子。
字典网提醒人们,在看到新闻时,一定要注意查证,明辨真假,并提到,其实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但我们必须做到。首先,技术平台应该积极去打击虚假新闻或谣言,而不是任由其泛滥。
今年5月,在接受联合国新闻采访时,《华尔街日报》资深撰稿人法纳斯说:“我认为提高意识和促进对话是修正假新闻的两个途径。我不认为我们真的能够解决数字世界带来的艰巨问题,或者我们可以真正地回到全球信息大爆炸之前的时代。因为我认为专业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字典网还更新了和假新闻相关的术语词汇表以及对一些相关词汇的定义进行了延伸,例如泡沫(bubble)、过滤泡沫(filter bubble)、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同质性(homophily)、隐性偏见(implicit bias)等。
过滤泡沫(filter bubble),一种限制人们接触信息的现象,我们在上网过程中会留下浏览踪迹,技术平台通过历史信息来为用户匹配类似的内容,从而使其他新闻很少能被看见。
回应室(echo chamber),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意见相同的人彼此声援,并对持相反意见予以排斥。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一个涉及心理学的词汇。人们由于内心的倾向而对追逐的人或事表现出一定的偏爱,说白点,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今年的其他一些年度关键词包括:
代表(representation),这归功于电影《黑豹》和《摘金奇缘》(又名“疯狂的亚洲富豪”)的成功。
白手起家(self-made),金·卡戴珊的妹妹凯莉登上福布斯杂志的封面,她被称为“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
反弹(backlash),2018年,某些圈子对#Me Too运动持强烈反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