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东欧其实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涵盖的主要是上世纪一度被前苏联控制的国家。虽然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历史巨变,已经过去了快30年,但很多人其实对于中东欧地区的发展实情,了解寥寥。
如果有人还觉得它们是强势西欧国家的政治附庸,是欧元区主导的欧洲大陆难以甩掉的经济包袱,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毕竟从一些媒体报道中,我们至今还是能读到这样的观点。
但现实中的中东欧国家,如果你能去实地了解一下,就会感受到它们和西欧、北欧国家的显著不同。正是有了这种种不同,才造就了欧洲的多面性。
▲ 中资企业近年来收购了斯诺文尼亚的马里博尔机场
对于多数中东欧国家来说,前苏联的历史和冷战时代的回忆,仍留存在城市的角落与人们的心中。这是近年来我在中东欧国家穿行中,获得的最深印象。
在华沙,当地小学生告诉我,在各种无稽的笑话里,波兰人、俄罗斯人以及德国人是永恒不变的主角。
在维尔纽斯的市中心广场,这里有着和莫斯科风格一致的俄式钟楼,这在那个时代显示了一种权力的覆盖。在贝尔格莱德和索菲亚,当地书店里摆放的历史书籍中,多半仍然是对上世纪战乱往事的讲述。
但上面所说的,绝不是中东欧人的生活全部,对于多数人来说,他们觉得每天生活得还是挺开心的,既不羡慕西欧人用繁忙换来的财富,也从未想过放弃温暖的阳光移民到北欧去争取更好的社会福利待遇。说到这一点,斯洛文尼亚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今年6月份,斯洛文尼亚在美国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出版的最新“全球和平指数”中,排名世界第7位。被看作是最平和地区的欧洲,在该指数中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占了8个国家。而在斯洛文尼亚的邻国当中,只有奥地利比它排名更靠前一些。
斯洛文尼亚人向来看重和平的环境,讲到这个话题,当地人总会跟对这个国家了解不多的访客介绍一下“十日战争”。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正式宣布独立。因为历史纠葛,南斯拉夫随即派兵向斯洛文尼亚宣战,但十天内便在斯洛文尼亚的抵抗中撤退,但令人称奇的是,双方基本没有太大伤亡。
▲ 中东欧其实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
斯洛文尼亚之所以能如此之快地从战争中抽身,按照该国外交官员给我的解释,是因为斯洛文尼亚在地理位置上没有和塞尔维亚接壤,加上当时克罗地亚也同时宣布独立,南斯拉夫的军队很快把注意力转向了克罗地亚。
此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斯诺文尼亚的民族单纯性。斯洛文尼亚一直都是原南斯拉夫组成国家中民族的单纯性最高的国家,在斯洛文尼亚的斯洛文尼亚人占了83%,相对而言,在克罗地亚的克罗地亚族人只占大约75%,在塞尔维亚的塞尔维亚族人仅占65%左右,斯洛文尼亚国内的民族更显得单一。
民族组成单纯让斯洛维尼亚人对国内的舆论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在1990年独立公投中,支持独立的投票率高达80%。
但熟悉前南斯拉夫历史的人都明白,那场“十日战争”虽然没有为斯洛文尼亚留下血流成河的回忆,但之后南斯拉夫各国宣布独立加上之后纷纷出现内战的连锁效应,对当地影响仍是相当大的。不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斯洛文尼亚的地区重要性。
作为一个人口仅两百多万的中东欧小国,斯诺文尼亚却从不甘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沦为“沉默的国家”。外界在今年对于这个国家的报道,或许最为人所熟知的是英国《每日邮报》在4月向斯洛文尼亚裔的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道歉并赔偿的事件。但其实,当地人说,他们更关注的是前总统达尼洛·蒂尔克(Danilo Turk)作为9名候选人之一,在4月参加下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竞选。
在最近几年,斯洛文尼亚作为欧盟成员国,也在地区事务上竭力争取自身利益,不甘看到西欧国家主导一切。在2015年,它和波兰、匈牙利、捷克联合反对欧盟出台的共同接纳难民的命令,而这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主张快速建立一项配额制度,以解决接纳避难者问题的看法,背道而驰。
克里米亚事件后,欧盟和北约决心强化合作,以抵制俄罗斯的“东线威胁”。伴随“大西洋决心”计划的出台,北约加快了对于中东欧地区盟国的军事布防,而这也是冷战时代以来,前所未见的大规模军事对峙。
在这场不知何时才会是终点的准战争游戏中,中东欧国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前线,更需要在时局变化中,及时摆明合乎盟国利益的立场。
在今年5月份的布鲁塞尔北约首脑峰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于中东欧成员国至今无法兑现军费贡献承诺的行为,公开表达不满;但他的批评言论在北约会场有如泥牛入海,遭到北约盟友不卑不亢的冷拒绝,让美国也看到了欧洲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暗中团结。
但这些欧洲国家内部也并非没有矛盾,而如今最大的问题就体现在欧盟最引以为豪的共同市场上。
一位捷克消费者在德国的一家超市,发现了和自己在捷克能买到的一样的罐装金枪鱼。在德国的超市,它的售价是1欧元,而在捷克的价格是1.5欧元。捷克人不仅买得贵,而且鱼肉的质量也不如在德国出售的好。在德国,罐头里装的是整块鱼肉;而捷克人在当地商店买到的罐头里,装的常常是碎肉。欧洲人饮食生活里少不了的熏肉香肠,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捷克,当地人买到的是纯肉含量87%的香肠,而在德国市场上销售的同款,比例通常是100%。
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化学及科技大学从2015年开始,就对上述问题展开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在捷克市场上,至少有包括咖啡、奶酪和巧克力在内的24种商品,与西欧市场的同款商品相比,存在着质量偏差。
越来越多的中东欧消费者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商家针对中东欧市场的商业阴谋。因为他们认为,没有证据证明,西欧国家的消费者,在对于同样食品的口味上,要求更好更高。一些中东欧居民认为,这件事的性质,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关系层面。在3月份举行的欧洲理事会会议上,被称为“维谢格拉德集团”的匈牙利、捷克、波兰和斯洛伐克四国号召其他一些中东欧成员国,将这一问题写进会议公报,借此表明中东欧不愿意变成“欧洲垃圾桶”。
▲ 斯诺文尼亚国民议会大厦
眼下,几乎所有中东欧国家都对自身的发展感到满意。尤其是那些身处欧盟,但又不属于欧元区的成员国,更是既得益于欧盟的整体发展投资,又免受了欧元贬值所带来的压力,在不同场合,这些国家的领导人都已高调的表示,中东欧是欧洲未来的发展新引擎、新门户。
斯洛文尼亚驻华大使早前就曾对外界公开表示,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出现分化的局面,欧盟急需在欧洲的中东部重新发掘新的发展动力,以改善这一状况。
斯洛文尼亚乃至整个中东欧能否肩负起推动欧洲发展的重任?去年11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在里加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议时,宣布双方在“一带一路”计划上深入合作。这意味着,中东欧在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制造、大众消费等行业将获得中国的积极支持,令欧洲在英国脱欧谈判前景远未明朗前,找到更多刺激经济的机遇。
但同时,中东欧国家的发展始终受到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而有时这种影响是负面的。对于斯洛文尼亚,这个在西方旅游杂志上被形容成“完美旅行目的地”的国家,在2013年,塞浦路斯财政遭遇纾困危机之后,几乎成为欧盟下一个重点救助目标。虽然那场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留给斯洛文尼亚的影响仍在。
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今年5月公布的2017竞争力报告中,该国排名第43位。在排名考量的各类指标中,斯洛文尼亚经济排第47位,基础设施排第31位,均有所下跌。但政府效率和商业效益排名均上升,分别排名第42位和第48位。斯洛文尼亚经济界认为,这说明虽然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但竞争力排名下滑,而这主要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过渡期的新欧盟预算不同步有关。另一个原因则是,斯洛文尼亚人口老龄化严重,造成劳动力市场灵活度降低。
现实说明,斯洛文尼亚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发展阻碍。不过在2013年,斯洛文尼亚首位女总理阿伦卡·布拉图舍克,顶住压力对外界的一番表态还是令人对这个国家的发展态度有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会做好一切准备措施,尽力避免国家向外界伸手要钱。”
说到斯洛文尼亚人的倔强一面,最后不免还要提下该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靠着《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一书名闻天下的这位左派学者在2014年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说,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其实是一种粗俗的唯心主义史观,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也无力解决世界范围内面临的危机,况且资本主义内部也危机重重;在这样的历史状况下,与其说是“历史的终结”,倒不如说是“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齐泽克的言论一度震动西方学界,而他也遭到支持和反对者们褒贬不一的评价。但这位学者不同于传统西方风格的观点,加上中东欧各国民众在大大小小国内外事件中的反应表现,都让外界看到中东欧的社会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究竟会帮助欧洲走向繁荣,还是陷入更加分裂的局面,只能留给时间来验证了。
本文出自《华闻周刊》第208期杂志,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合作,请发送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扫描二维码下载“今日华闻”手机客户端,在线阅读或下载《华闻周刊》精装杂志。
曹劼凤凰卫视驻英国首席记者。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