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创投基金Fusion Fund创始人、斯坦福大学创新项目导师、微软创新项目营、奇点大学创新中心顾问……当你把这些头衔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应该很难想到,这些都是一个不到30岁的华人青年所拥有。她,就是眼下正在欧洲科创峰会Slush的讲台上,对医疗科技创业侃侃而谈的硅谷青年投资人——张璐。
第一次看到张璐的名字,是在今年年初美国《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俊杰榜单(Forbes 30 under 30)上。同年,她也成功入选《福布斯》亚洲风险投资俊杰榜和美国《T&C》周刊50位现代最具影响力女性榜单(T&C 50 Modern Swans)。一系列殊荣,让张璐成为了今年中国和美国创投圈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我们有时候会把年少成名的大部分原因归结为运气,但如果你有机会坐下来跟她细聊几分钟,就不难发现,她身上的光环丝毫不源自这些荣誉,却是源自她的专业,她对整个科创行业清晰的洞见和对投资有坚持有原则的行事理念。
“未来十年,科技一定是大主题”
张璐是做技术出身,在斯坦福材料科学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时,她便拥有多项技术专利,而其中医疗技术项目Acetone正是她走入硅谷科创圈的第一个创业项目。这也自然地让我们将开篇的话题锁定在科技创新上。采访中,有一句话她无意识地重复了两遍:“未来十年,科技一定是大主题。”
张璐在硅谷高科技创新创业者峰会上发言
她说:“过去十几年间,所谓的传统行业因为科技创新发生的变化我们感受尤为真切,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创新等技术,都给生产力带来前所未有的效能提高。与此同时,我们日常生活与科技的相关程度也更加紧密,虽然这些我们并不一定意识得到。拿人工智能作比,我们每天在为它产生数据,每天可能都在用语音交互的产品,计算机视觉在应用我们的信息等等,这都是现代技术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式。 ”
对此,张璐举了一个例子:对于80后90后来说,小时候看见大屏幕的第一反应是找遥控器,而现在的孩子看见屏幕第一反应就是用手去滑动屏幕。她认为这是他们观察这个世界后学到的和信息交互的方式。“这个世界变化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快,新一代载体平台建立起来以后,我们的交互会更深入,接下来十年我们都一定会跟科技打交道。”张璐坚定地说道。
创业投资都要顺势而为
细化到硅谷的科技创新,张璐把它视为一个循环的过程:第一个阶段是基础技术创新,随后是技术应用创新,再来是商业模式创新。
她表示:“前两个阶段创造新的市场,像是在做蛋糕;而商业模式创新,则是在切蛋糕。商业模式创新不创造新的价值,所以遇到瓶颈期的时候,就会开始下一轮的创新循环。”
在之后的谈话中,我发现,就是这段对创新循环机制的理解,决定了张璐判断整个创投机遇的方向,按照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顺势而为”。
张璐解释说,很多技术十年前就有,之所以现在才能发展起来,就是因为这个趋势到了,成本够低了,市场准备好了,这些技术就可以找到商业化应用的场景。比如人工智能,2003年火过一次,但是成本太高,没有商业化应用的场景,最后很多公司无疾而终。
张璐(右)在美国波士顿出席《福布斯》评选的30岁以下俊杰盛会
“我相信时势造英雄”,张璐说,“这跟我的经历也有关,我觉得我在这个趋势上获得了很好的机会,也足够努力,有自己的积累,才能把事情做起来。如果要你逆势去做,说去创造一个趋势,是比较难的。”
Fusion Fund成立于2014年,早期的投资包括智能机器人项目Gamma 2 Robotics,人工智能医疗项目MedWhat等。之所以会锁定技术和医疗领域,正是因为张璐从一开始就发现,2014年到2015年期间,创新开始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周期。而2015到2016年,Fusion Fund则开始顺势投资一些技术应用项目,比如建立于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上的数据分析平台——Stratifyd,利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农业数字化的AgriData等。张璐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顺势而为的投资逻辑也有充分的体现。她谈到对项目的评判标准时,提到了技术,提到了创业者的执行力,但整体最重要的,还是看这个公司选择的方向对不对。
有自己的方法论、逻辑和坚持
Fusion Fund目前重点关注领域锁定在智能工业、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健康医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的项目都比较平均,也有一定的协同性和互补性。当我问到“限制投资的领域,会不会错失机遇”的时候,她的一番话让我看到了一个理性投资人权衡得失的智慧。
她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特别多的机会,每个人不可能什么机会都抓住。如果只会跟看得到的机会,只会跟着热点走,最后可能什么机会都抓不到。如果我始终有自己的坚持和专注,最后总会有几个机会是属于我的。不是说我不贪心,但总是要有自己的方法论、逻辑和坚持。”
张璐(右)在欧洲科创峰会Slush上
正是因为这种专注,张璐很明确地把自己投资的重心放在美国,即使她发现欧洲有很多估值低却很优质的创业项目,也暂时没有在欧洲投资的计划;即使她的背景优势已经让她开始参与美国企业的中国本地化战略,但她仍然坚持暂时不做人民币基金。她坚持,硅谷足够大,美国市场也足够大,她需要有一定的专注度,先把美国这部分做好。
也正是因为这种专注,张璐对项目源的布局也更加高效且有针对性。比如,Fusion Fund专注在工业企业和医疗的应用,那就会偏向于有工业界经验的创始人,于是也能有针对性地在工业科技公司里做好布局。
Fusion Fund还有一个著名的项目源网络,它集合了60多位覆盖硅谷各种科技公司的信息收集者。张璐介绍说,最早是一些斯坦福校友,之后是依托这些校友将网络散布开,他们一般都是科技公司的中层,因为他们对周边创业项目的了解更为迅速。硅谷很多高科技公司都很鼓励内部创新,很多人在公司内部创新做了一些探索,可能就会考虑出来做一个公司,他们有行业的积累、资本的积累。这个项目源网络要做的,就是第一时间接触到这些人,等到产品有一定市场验证的时候投进去。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这个项目源网络里的人对Fusion Fund投资方向有了明确的了解,对投资项目的取舍也有准确的拿捏之后,提供的有效项目的信息也越来越多。
“我们愿意做雪中送炭的人”
Fusion Fund的项目源网络,是一个十分全面的合作覆盖:如与有学校背景、工业背景的创新中心合作,与科技公司出来的优质创业者合作,与连续成功的创业者合作。张璐表示:“之所以需要有这么全面的布局,也是为了建立完整的网络去覆盖这些创新的源头,以便我们可以尽早地去参与,帮助创业者快速地发展。”
我从这句话中,听出张璐投资理念中的服务意识,于是进而问及Fusion Fund对投资项目的附加价值。张璐说:“我既然投了这个公司,认可创始人认可这个企业,他应该是船长,这部分我可以给意见,但他一定要进行主导。但有些第一次创业的创始人,不知道怎么注册公司,股权架构怎么设置,董事席位怎么分配,这部分是我们可以告诉他的。他们如果需要融资,我们可以直接帮他介绍优质的投资人,省去他交际的时间。这是我们可以带去的实实在在的价值。”
Fusion Fund部分投资项目
同时,张璐以及她的团队都有技术背景和创业经历,这在硅谷,是投资人很高的附加价值,优质的创业者也特别喜欢跟有过创业经验的人合作。因为这样的投资人了解整个创业的周期,知道创业者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同时,他们对创业者的痛点感同身受,懂得从投资人的角度告诉创业者怎么和投资人打交道,控制融资节奏,节约时间。
张璐告诉我:“有些创始人凌晨两点还会给我打电话,有些创业者甚至拿到了更大的基金投资之后,很多问题还会再来问我们。”“凌晨两点打电话你会接么?”我问。“我接了呀,所以他持续打呀。”张璐大笑着说,“但是一个创始人之所以会凌晨两点打电话,一定是遇到了问题,他信任我才会给我打电话,我们也愿意做雪中送炭的人。”
Fusion Fund成立至今,共投资了44个项目,也不乏成长非常快、发展非常好的公司。有些项目本身就出自硅谷连续创始人之手,因而又一次谱写了传奇;有些第一次创业的创始人因为执行力很高,项目年收入也已经超过了1亿美金,而还有很多项目后续获得了如微软等科技巨头或硅谷大型一线基金的投资。
我问张璐:“你觉得自己算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吗?”她回答说:“是不是成功,还得最后看成绩。成功投资者有时候是看运势,要遇到好的项目。一个好的投资人,要看专业化投资的能力。而我应该算一个成长非常快的投资人。”
采访过程中, 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张璐对自己专业的自信和对从事的投资事业的热忱。分别前,我们在一段关于成长的私聊中结束了采访,张璐说:“有选择的人生都是幸运的!”我想,她的成功大概正是因为她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事,和对这件事虽九死其犹未悔决心。
Helen曾经是新闻编辑室里码字的梦想家,如今在互联网公司做管理的小白领,常年穿梭于欧亚大陆间,一个无意间深入了科创行业内部的局外人。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