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在古时,人们称农历五月为“恶月”,又叫“毒月”。此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最容易生病。为了安度暑日,民间在端午这天,除了插菖蒲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以外,还会吃一些特定的食物,借以避毒祛邪,防病健身。
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为传统的节庆食物之一。在种类繁多的粽子中,最常见的是用糯米与红豆或绿豆共同包制的粽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等功效。绿豆则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抑菌、护肝养肾等功效。夏日气候炎热且多雨,人体常为湿热阻遏,如果将糯米和红豆或绿豆做成粽子,堪称消夏良品。
黄鳝:过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的时候,也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由于黄鳝口感软滑无刺,一直都是淡水产品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更是很好的补养品。黄鳝性温、味甘,入肝、脾、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
咸鸭蛋:吃咸鸭蛋为端午节又一食俗。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泻痢等病症。咸鸭蛋不仅具有医疗作用,而且能有效补充人体在夏天缺失的盐分和消耗的营养物质,因而也是一种夏季食补与佐餐佳品。
大蒜炒苋菜:这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大蒜与苋菜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良药佳蔬。(编辑 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