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一次关于标准化“六常管理”的学习。这是一门关于企业经营现场管理的学问。 所谓“六常”就是常分类,常整理,常清洁,常维护,常规范和常教育。常分类,就是把所管的物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再用了的;另一类是还要用的。常整理就是把不用的物品清理掉;把还要用的物品数量降至最低安全用量,然后摆放井然有序,任何人都能明白的标签。常清洁就是在整理物品后,给设施做清洁工作。常维护,就是对前面三常的成果进行维护。常规范,就是要把员工的一切行为用傻瓜模式规范起来。常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全体员工养成自觉地“六常”习惯。 我们常提到5S法现场管理最先在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日本。其目的是为了让工厂所有的工具摆放有序,提高工作的安全性,以及效率,降低产品的不良率,大部分用于生产制造型企业。近年来,因为现场管理办法简单有效、操作方便,被广泛运用到了医院,酒店等服务型组织中来。 通过实施“六常法”可以保证员工在15秒内让自己将任何物品取出或者放回,提高了工作效率。设施设备能从3年使用期延长到10年使用期,变相节约了酒店的成本。规范示意一目了然,就算不识字的员工也能看懂,酒店的各种制度被真正的贯彻和落实。酒店不再害怕监督部门的检查,厨房从脏乱差变成酒店的门脸,卫生环境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参加完学习以后,就准备在目前的酒店项目里面试推行“6常现场管理”来,为了验证“6常”法的效果,第一件事情就是整理我的办公空间,前后效果明显。以前,工作空间零乱,东西没有分类,也没有做任何的标示和记录。时间久了,东西放在了自己也想不起的地方,每次找东西都要花好长的时间。由于随意摆放,自己在寻找物品时既浪费时间,又耗损了大量的精力。相信有很多朋友可以找到我这样的同感。 通过引入“6常法”的原理,首先把所有的文件找出来进行分类,不需要的资料另作处理,把需要的资料分门别类,然后装在不同的档案夹里,再为每一个档案夹建立一个目录。把平时工作的文件分为“重要,紧急事务”,“重要,不紧急事务”,“不重要,紧急事务”。然后,每天对于这三个文件夹进行整理。这样办公区域也整洁了,平时桌面上干干净净,没有其他杂物,找资料也方便。 从这个简单的实践中,我感悟到这样的一个道理。有些理论的知识很复杂,或者是人为的把它弄复杂了。可是复杂的理论并不一定有用,有用的理论并不一定都复杂。特别对于服务业这样的行业,靠的不是高科技,靠的是对细节的执行力。比如像“6常法”这样的现场管理方法就很简单,直接和有效。这是一种把提高执行力放到最前线的方法。只有第一线的执行力上去了,服务提高了,公司整体的水平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得到提高。 作为一个高效的管理者,使用“6常法”不仅可以帮助自己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同时还可以帮助自己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这里想 对“个人6常法”做一些小小的调整:常分类,常整理,常清洁,常维护,常自律和常思考。 常分类是要对生活和工作的事情要多分类。对于事情,要知道哪些事情重要和紧急,要先做,哪些重要不紧急,要安排好时间去做。对于个人物品也要分类。 常整理,整理物品,也要整理自己的思想。 常清洁,清洁个人物品,保持个人卫生,也要清洁自己的思绪,保持思维清晰。 常维护,是养成一个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维护好前面的3个“个人6常法”。 第五是常自律。对于自己要不断提出要求,然后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复礼,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 第六是要常思考,古人说日要“三省乎己”,需要常常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与自己最初的想法一致。是否真正做到知行并进。 一个有效的管理思想如何适用于企业,为什么不能试用于个人呢?学习和掌握“6常法”不仅对于公司管理有益,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效能管理。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