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好的职业是什么?银行家?律师?医生?大学教授?都不是。2012年,精算师(Actuary)被美国一家网站CareerCast.com评为世界200个职业中的第一名。
2001年,在牛津大学做了三年博士后而“下海”的刘延平博士成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首位在英国获得精算师资质的中国大陆学者。
精算职业起源于十八世纪寿险公司在英国的出现。1848年,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个精算职业组织——精算学会在英国正式成立,四十多年后,北美精算学会正式成立。英美精算师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职业考试制度,这一点和西欧多数其它国家不一样。英国现有注册精算师1.1万人。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起步较晚,中国注册精算师不过千人。
精算师因为需要预测未知事件而被称为“保险业中的工程师”。回首近三十载的旅英岁月,刘延平博士的人生轨迹并不像他从事的精算工作这般具有前瞻性。从初到英国留学攻读博士、博士后,下海进入金融业工作,成为精算师,到和业界内泰斗零距离朝夕相处,再到直接参与了近二十年来英国非寿险保险业的革命,他说自己走到今天是“由一个个偶然的选择所造成的”。
迈出国门:公派留学改变人生
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的不仅是它自身的面貌,也改变了全世界的面貌,我们是被派来学习英国最先进的技术。
1984年中国国庆阅兵式的电视直播,刘延平博士是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看的。从希斯罗机场一下飞机,他和一起来的留学生以及访问学者就被接到大使馆教育处位于西伦敦的Drayton Green 51号的接待处。当时留学生都亲切地把这里叫做“五十一号兵站”。“我记得很清楚那年阅兵式中大学方队打出了‘小平你好’的标语。”
那一年,包括刘延平博士在内,一共有17名教委公派到英国的留学研究生。但更多的是短期访问学者和其它部委的交流项目,他们被分散到各个大学的不同专业学习。刘延平只身一人来到英格兰中部的谢菲尔德大学攻读控制工程研究生。
刘延平博士是中国恢复高考后不久的一届高中生。1979年,刚满16岁的他被西安交通大学的机械制造专业录取。毕业后,作为西安交大79届全校仅有的九名的“优秀毕业生”之一,他考取了液压控制出国研究生,得到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开始在上海外国语学院接受英语培训。
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封闭已久的大门正缓缓打开,那时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是公派的,人数也屈指可数。为了帮助留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使馆教育处在刘延平到达前就已经和谢菲尔德中国学联联系,找好了“结对子”的帮扶对象。可是刘延平博士的拼音名字“YanPing”是个男女通用的名字,学联准备了两套预备方案。让刘延平博士可以得到师姐或者师兄一对一的帮助,特别在是初期的临时住宿。但是学联无微不至的关心,并不能消除离家万里的孤独带给刘延平内心的煎熬。
到了学校的第一个周末,只有二十刚出头的他,就坐在学生宿舍旁边的公园长凳上偷偷流下了男儿泪。“我就像刚刚上了战场的新兵,离家这么远,又不能想坐飞机回去就回去,情绪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他只能靠给家里写信来缓解这种孤独感。“我把一些在这里学习生活的体会写给家里,但是我可没敢告诉家里我偷哭的事,让他们知道了多丢人。”信从谢菲尔德寄到邢台的家里需要足足两周,等家里写好信寄回到他手上,已经一个月过去了。
除了写信,刘延平博士还把学联当成了“家”,有事没事就去坐坐。“谢菲尔德中国学联还专门租了一间房子,除了有活动室,房子其他几层都住着学者或学生。周末没事去的话,总会遇到来自祖国各地的一些学生。大家处境相当,也就特别能玩在一起。”当时在谢菲尔德从中国大陆来的学生学者不到五十人,其中研究生只有十几人。学联有时组织活动,就用电话留言的方式通知大家。白天打到各个实验室去,晚上打到房东的家里,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就召集起来了。学联经常会有一些中国的报纸,比如《人民日报》等等。“那时不像现在,英国主要媒体报道中国的新闻不多。偶尔看到一条有关祖国的消息,我们都会视若珍宝,小心剪下来互相传阅。”
从谢菲尔德大学到牛津大学的学术研究期间,刘延平博士过的是宿舍、学联、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
“我一直觉得自己会效仿众多留学生前辈往学术界发展,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弃学从商。”1992年,刘延平博士在牛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即将满三年的时候,刚刚开始的英国保险业革命给了他一个进入英国保险业工作的机会。他毅然离开了熟悉的大学校园,下海进入了英国金融业。
成为精算师:世界是一个舞台
“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写到: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我们正身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好好把握发展机遇。”
英国的财产保险营销一直是以保险经纪人为中心。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英国保险业刮起了“改革的春风”。被誉为英国保险业传奇的彼得·伍德(Peter Wood)创立了直线保险公司(Direct Line),电话直销给终端保险客户,开始了汽车保险销售以及定价、理赔和客户服务的一系列革命。他通过建立电话销售中心来取代保险经纪人,以技术革新建立新的定价、理赔和客户服务保险体系,这大大降低保险价格,并改变了人们多数依赖保险经纪人购买保险的习惯。这二十多年中,变化最大的是销售渠道,这场变革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今天还在继续中。
就在这场变革中,刘延平博士不经意间成为了推动英国保险业发展的一员。
1992年,刘延平到英格兰西北重镇兰卡斯特在拜瑞·威尔斯(Barrie Wells)创建的直销保险公司Prospero Direct开始了自己的职场生涯。他的职位名义上是数据库营销分析员(Database Marketing Analyst),但实际上是保险定价分析,并参与和经历了这家直销公司一系列新项目的策划、准备、启动和运营。
根据风险系数进行保险定价是保险公司的核心技术。刘延平博士面临的任务就是和当时的咨询精算师一起,建立定价模型,引入全邮政编码定价。英国当时有130万多个邮编,平均每个邮编下有十五户人家。用传统的定价方法,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没有足够的理赔数据。“所以当时连我们公司的咨询精算师在项目初期,也对如何建立定价模型也持怀疑态度。”
刘延平博士在研究了众多定价模型之后,又结合自己在大学所学的应用数学知识,提出了在传统的区域定价(即把英国的版图按邮区分成若干个定价区域)的基础上,引入人口普查数据把英国居住街道划分为六十个组别/阶层的方法。这样的二维区域定价,既能区分大都市和乡村,又能区分邮区内小康街道和待业人员偏多的街道。“我们是英国第一家引入这种科学方法来进行保险定价的公司,这为英国保险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包括刘延平在内的这批保险业革新者被《星期天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 称赞为保险业的 “Rocket Scientists”(火箭科学家)。
刘延平博士很幸运,在刚进入保险行业就和许多英国保险业巨头一起工作。比如拜瑞·威尔斯(Barrie Wells,先后创立了Prospero Direct和Premier Line Direct两家保险公司)和迈克·布鲁克曼(Mike Brockman,先后创立了EMB精算咨询事务所和Insure the Box汽车保险公司)。1995年初,刘延平博士由另一位英国保险业泰斗约翰·欧若克(John O’Roarke)聘入邱吉尔保险公司,参与定价、企划并支持邱吉尔有机增长、战略伙伴、兼并和购买的“三条腿战略”。他继续和迈克·布鲁克曼咨询精算师长期合作,并参与收购了NIG、AMP非寿险和保诚非寿险等保险公司(英国业务)等项目。
和众多英国保险业巨头的近距离接触,让刘延平博士有机会亲身感受到这些英国企业家所具有的特质,并且帮助刘延平博士在工作中快速成长。在获得第一份工作后第二年,就从分析员升为了首席统计师(Chief Statistician)。他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下一步走向也逐渐清晰。
从1995年末,刘延平就开始着手参加英国精算师的考试,并在六年后成为最早一位在英国获得精算师资质的中国大陆学者。
对于个人的发展,刘延平经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至少不是一个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士兵。我也不要做一辈子精算部主管。对我没什么好处,对公司也没什么好处。人要不断向各个方向发展才行。磨损和生锈相比较,钢铁更怕闲置而生锈,人也一样,要不断有新的挑战。”
2013年夏天,刘延平博士又受到了约翰·欧若克先生的专门邀请,离开了他就任多年的英国第一大汽车险公司直线保险集团(Direct Line),受聘于英国第三大汽车险公司Liverpool Victoria(简称LV),出任技术建模和分析精算总监,这是他个人发展轨迹上的重大转机。
除了在精算事业上不断挑战自己,近十年来,刘延平博士还积极尝试参与公益事业。他代表英国精算协会,利用假期多次无偿在上海和北京讲学,将自己在英国精算业的成功经验传授给国内同行。同时,为了帮助更多华人融入英国社会,他还创建帮助华人高尔夫球初学者交流的伦敦高尔夫(London China Golf)。而在众多公益事业中,最令他骄傲的是参与英华精算协会(Chinese Actuarial Network UK)的建立。
刘延平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打高尔夫球(照片由本人提供)
2011年12月,经过多年的准备,旨在促进华人精算人士交流、联谊和帮助华人进入精算领域的英华精算协会成立。刘延平博士和其他八位英国的华人精算精英成为了协会的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经过两年的发展,会员已经由当时创会的一百多人发展到三百多人。而第一届的九位委员中,已经有四位相继回到北京、上海和香港发展。
这是一个需要精算师的时代。“你看,最近这么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在英国和世界各地投资,购买成熟的企业,这对于学精算人来说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事。”面对国内蓬勃发展的金融业,刘延平博士认为,国内缺的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特别是需要像他这样,在国外积累了丰富金融领域工作经验的人才。“他们既要懂中文和外文,也要贯通中西文化,特别是企业治理的规则和文化。”刘延平博士希望运用他在英国保险业中积累的经验、学到的知识和建立的联系,以及对东西方文化特别是公司治理及法规的了解,帮助中国各种企业“走出去”。
“如果有机会,我也会回国发展。”世界是一个舞台,中国也经渐渐成为了这个舞台的主角,刘延平博士也已经做好了在这个舞台上扮演新角色的准备。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