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国医》制片人王筱卉(左)与电影节总导演孙晓晓)
中国电影《国医》于2011年9月2日在伦敦国王学院剧场首映。东方电影节以公益场答谢电影节观众和旅英中医师,并力邀中华传统文化协会、南岸大学孔子中医学院、电影业界嘉宾和各省市同乡会代表观影并参与研讨。影片《国医》以其在保育中医中药和推广民族文化方面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荣获电影节评委会奖。
电影《国医》制片人王筱卉女士应邀访英,并在放映后的论坛上介绍道:这是第一部描写一个来自民间的壮族医生成长的电影。本片的原型人物班秀文是广西中医学院教授、壮医的杰出代表,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第一次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现在已经90多岁了。拍摄该片是为了激励后人,向前辈学习,弘扬中医药、民族医药,全景展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制片人,王筱卉认为这部影片是为大多数普通观众摄制的,并没有在学术上做很多文章,主要是突出班秀文先生在行医上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省钱的真实事迹。班先生多采用普通的中药材却达到了最佳的治疗效果,他的“班六味”的雅号在当地人近皆知。王筱卉谈到,班先生是广西壮族民族医药界的优秀代表,但不是一个政治人物或脸谱化的人物,电影有义务展现原貌,以质朴打动观众,用主人公真实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感染观众。
影片拍摄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当地的广大农村地区改变了缺医少药的状况,新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使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有所提高,然而民族医药的精进仍令中医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来自国王学院医学部的论坛嘉宾海兰德教授也以在广西调研的亲身经历反映了当地风土人情和中医的发展境况。同时,中国广西壮乡的风土人情和美丽的风光也令海兰德教授印象深刻,这在影片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影片对壮族的民乐、民歌,特别是嘹歌的展示令人印象深刻。
王筱卉介绍说,《国医》剧组也在拍摄过程中力争实践影片中所强调的“牺牲、为民”的精神。赵宁宇导演在拍摄期间由于气候原因浑身长满湿疹、疼痒难受,却没有休息、坚持拍摄。邓小平扮演者卢奇先生是一个演技功力深厚的优秀演员,在片场工作十分认真,在生活上平易近人,给全组的年轻一代演员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的角色塑造几臻完美,这也是卢老师极少的非邓氏角色。
虽然影片在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创作上遗憾不少,但影片真切地表现了历史长河中个人的情感和命运,在展现人物原型和当地医患关系方面受到了观众的褒扬和肯定。影片在广西地区点映期间,受到广西各界的好评,很多医疗工作者看后落泪。
当日论坛嘉宾、英国中医协会主席马伯英教授表示中医药在国际上享有声誉,也有一些争议,希望国外的观众通过这部电影了解中医药,以及中国民族医药工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论坛主席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所的帕菲科特博士表示能将各方面专家邀至一处,机会难得,希望通过与东方电影节的合作,令更多中国文化爱好者得到交流机会。
(东方电影节供稿 摄影:刘竞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