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报》消息,素以人权闻名的英国如今正面临大量寻求庇护者生活在“赤贫”状态的尴尬局面。首次议会调查 英国在对弱势群体表示同情、提供帮助和安全保障方面有悠久历史。然而,这种传统衍生出新的社会责任,要求政府为那些脱难的寻求庇护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在过去几个月,一项针对“庇护补助对难民子女影响”的议会调查在英国展开。调查发起者之一,约翰·帕克(John Parker)主教向记者透露:此类议会调查在英国实为首例,共有超过200个人和组织参与。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英国早在50多年前就签署了《联合国难民公约》,同意为弱势群体提供国际援助;然而历届政府在相关方面却未能尽责,如今这些难民或有可能陷入贫困甚至赤贫的窘境。目前,庇护补助金额少、“非现金制”发放、住所安全隐患、频繁迁徙是难民面临的主要问题。难民温饱堪忧 据了解,在英国寻求庇护者只能获得极低的津贴,且发放津贴的形式受到很大限制。部分难民每天得到的补贴只有5英镑,几乎无法保障其温饱。而且,后申请庇护者得到的是津贴卡而非现金,该卡只能在指定商店使用。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难民甚至不能在街边小店买牛奶,也无法搭乘公交车就医、送孩子上学。一位难民告诉记者,因为没有现金补贴,她买不起婴儿车,也无法搭公交。在某个大雪天看完病后,她只能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从医院徒步回家。 约翰·帕克主教表示:“大部分难民逃离到英国时一无所有,只能依赖于庇护补贴生存。虽然大众普遍认为,难民来英国是为了受益于我们的福利制度或寻求工作机会;但事实上,他们并无法享有这些权利。根据相关规定,他们不可以在英国工作,也无法享受儿童福利、收入补贴、残疾人生活津贴、住房补贴等社会福利。”令人震惊的是,这些难民在英国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人权,他们的栖身之所狭窄紧逼,脏乱不堪且有安全隐患,还常受到种族歧视的影响。 此外,频繁迁徙也导致儿童接受教育受到影响。一位母亲告诉记者,她和自己6岁的儿子不得不在两年内搬家6次,这对孩子的校园生活和交友能力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对难民成见深 因此,约翰·帕克主教认为,那种“提供足够的庇护补贴会导致难民大量涌入英国”的想法是毫无根据的。庇护补贴额和难民数量没有任何联系。“在来英寻求庇护之前,难民们几乎不了解我们的补贴制度;受到庇护后他们会对任何补贴心存感激。事实上,更多从阿富汗、伊朗等地逃离的难民会选择在临近国家寻求庇护。世界上大部分难民都在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调查显示,大部分逃离到欧洲的难民并不一定会在英国寻求庇护。2011年,英国共收到25500份庇护申请,低于法国、德国、瑞典和比利时等国家的申请数。其中,法国申请庇护的人数约为英国的两倍。
(综合编译 侯媛媛)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