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外国投资正源源不断地流入伦敦商业地产市场,这一投资额度占欧洲海外房地产投资交易份额的三分之一。 根据地产服务集团CBRE对最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仅在2012年,海外投资商就已经投入了近30亿英镑用来购买英国的写字楼、购物商场和配送仓库等房地产资产 。 在经济危机期间,为了寻求安全稳定的投资回报,全世界的买家寄希望于伦敦,斥资上亿购买房产。最热门的选择是长租期的大型办公楼,这一现象反映出投资者更倾向于稳定回报而不是资本增值。 该报告同时指出,包括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主权投资基金都在英国尤其是伦敦寻求投资机会,这其中包括有长远投资价值的商业地产项目。 CBRE欧洲资本市场负责人乔纳森·赫尔 (Jonathan Hull) 说到: “过去一年中,国际买家主导了伦敦地产市场。因此可以说,是他们在热炒伦敦中心区主要的办公楼市场。从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投资者为了规避风险,逐渐将重心转移到了房地产投资上。” 然而,传统的来自欧洲大陆、美国和中东国家的投资者正面临着来自新的“分羹者”——马来西亚——的竞争压力。这个东南亚的新起之秀是2012年众多伦敦中心区和西区高额交易的幕后推手。仲量联行 (Jones Lang LaSalle) 估计马来西亚的投资占到全年总市场额的百分之十。马来西亚最大的养老基金——职工公积金(Employees Provident Fund),同时竞标了预计8亿英镑的重建伦敦巴特西电站(Battersea Power Station)大型房地产项目的计划。 对于伦敦地产的投资需求使其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在伦敦,西区商业房地产的收益达到4%,中心区达到5%,而英国其他地区则为6.2%。在伦敦以外的城市,也有少量的国际投资者支撑着市场。 挪威央行(Norges)获取价值15亿英镑的谢菲尔德购物中心——卖得好 (Meadowhall)50%的股金,成为今年第三季度最大的地区交易。 其他非伦敦地区的交易,例如黑石集团 (Blackstone)花超出2亿英镑收购了17个物流仓库,或许声势没有那么浩大,但却拥有诸如超级市场一类的财政稳定的承租者。 由于缺少了国际需求的支撑等要素,许多人仍为规避风险而不愿考虑大举投资伦敦以外的房地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