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衬托出失独群体晚景的凄凉。近来北京、重庆、陕西等多省市,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开展了一些列的 “暖心”行动,试图解决失独老人所面临的身心健康等难题。
在离中秋节不到5天时,北京新希望爱心家园,陆陆续续有失独老人从里面出来。50多岁的潘红,手里提着一盒家园发放的月饼,脸上难掩一丝欣慰。
因各种原因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进入公众视野。在政策、经济和情感多个层面,加大对失独者的关注和帮扶,力图解决他们面临的生活和心理难题。
开展暖心计划 据中国国内媒体和专家推算,全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且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这个数字开始引发担忧。失独父母的暮年,将于何处安放?
家住北京通州的刘苗的母亲是失独群体中的一员。
4月8日,还在休婚假的刘苗突发心脏病猝死,没有留下一句话。他的母亲至今仍不敢相信,年仅25岁的儿子说没就没了。空荡的房间内,母亲翻看着刘苗的相册,她说:“想起儿子,总有流不完的眼泪。”
针对失独家庭,北京已展开救助。自2008年开始,北京市政府给予死亡的独生子女父母每人每月200元,直至其亡故。今年6月,由市政府全额出资推出的“暖心计划”将为北京失独父母购买养老、医疗及意外保险。2012年投保7746人。
除了经济上的帮扶,还有精神上的抚慰。9月20日,北京东城区建立首个失独家庭心灵家园。街道在1500平方米的文化服务中心,为失独家庭专门开辟心理咨询室以及文体活动课程,还发放了包含7种险种在内的“暖心卡”,帮助他们宣泄苦闷、走出阴影。
他们试图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部门联手,共同帮助失独者走出心理困境。
其实,扶助失独家庭的政府行动可追溯到10年前。2001年底颁布的《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明确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这个“必要的帮助”是什么,由谁执行,怎样实施,并未提及。那时也无全国性的政策出台。
直至2007年,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女方年满49周岁、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按照规定可以每人每月领取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至此,对失独家庭的扶助政策推广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