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青年恋爱、婚姻的典型特征是,初恋年龄降低,初婚年龄继续推迟,婚姻质量提高但稳定性明显降低。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性发育不断前移,使青年的恋爱年龄普遍提前。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青年的实际恋爱年龄普遍比他们期望的恋爱年龄早两年左右。 2009年,在15至29岁和15至35岁未婚青年人口中,男性分别比女性多出1949万和2313.8万人,形成对男青年的“婚姻挤压”。农村青年中的“婚姻挤压”更为明显。 当代青年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更高,但他们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相对较淡薄,这导致了他们婚姻稳定性下降,使得一些由生活琐事引发的“婚姻死亡”现象越来越多。从2006年到2009年,15至35岁青年的离婚率逐年上升,2009年达至8.168‰。2009年,青年人口离婚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34岁达至顶峰,每一千人中有20人离婚。在家庭和生育方面,生育率保持稳定的低水平,农村生育率高于城镇,生育高峰年龄推迟,家庭结构小型化更加明显。
“中国青年恋爱、婚姻与家庭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性教育滞后,家庭的连结度有所降低,离婚率递增明显。
2010年5月,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未婚青少年(15—24岁)中,约有60%对婚前性行为持比较宽容的态度,22.4%曾有性行为,其中51.2%的未婚青少年在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其中高达91%的非意愿妊娠诉诸流产。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需求方面,约有60%的咨询需要与超过50%治疗需求未能实现。 而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中国式离婚”成为一个令世人关注的现象。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上升,近5年来增速明显,增幅高达7.65%。2009年,全国120多万对夫妻喜结连理,但有196万多对夫妇离婚。目前,北京、上海的离婚率已超过1/3。从年龄结构看,22—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