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层质疑公权力
2011-12-23 00:00:00 1175 0 1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2年《社会蓝皮书》的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指出,在中国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的“大众麦克风”时代,公众的话语权实现了空前的普及,其中“中产阶层对公权的质疑和离心倾向,值得为政者警思”。 根据该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数量近年来火速蹿升,到2011年7月已达4.85亿,占人口总数37%,近两年兴起的微博用户更是猛增,单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从6311万增至1亿9500万,增幅高达208.9%。 蓝皮书指出,在“大众麦克风”时代,社会各阶层都已经习惯于在网络上喊话、表达个人观点,一些社会事件一旦上网曝光,网络舆论就成为事件发展的最重要推手。以动车事故为契机,更多社会群体登上网络舆论平台,对政府的公共治理进行审视和监督。 自2011年7月23日发生动车追尾事故后,互联网也不再只是弱势群体表达诉求及倾泄负面情绪的管道,它也成了中等收入阶层集体发声的平台。 蓝皮书分析,中产阶层过去一般不介入时政议题,但动车事故伤害的却是中等收入阶层,不仅因为他们是动车乘客的主体,也因为铁道部为急于恢复通车而出现严重的事故处置不当,侵犯到以中产阶层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人群的安全感和尊严。 动车事故使得以演艺明星为代表的中等收入阶层变得“激动起来”,包括导演冯小刚、歌手汪峰和艺人姚晨都在微博上表达关切和愤怒。 蓝皮书认为,一些演艺明星的舆论影响力甚至整体超过传统的学者和作家群,“中产阶层对公权的质疑和离心倾向,值得为政者警思”。 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和政府社会管理的创新,蓝皮书预测各类网络热点将持续升温,民众通过网络考问政府部门的频次和深度增加,迫使政府不断提升回应速度和回应质量,网络“围观”正在改变着中国。 网络舆论可对权力形成一定程度的监督,但网络消息的虚虚实实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冲击。 北京市政府12月中旬对在北京内开展微博服务的网站列出实名注册要求,用户要以真实信息注册账号,用户在微博上发言时,可自行选择使用真名或昵称笔名,也就是“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实名制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