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确立并趋向成熟之际,伦敦、新加坡加入对下一个清算中心的角逐。而雄心勃勃的中资银行大规模进军伦敦的时刻即将来临。 在过去两年中,好几家中资银行已经悄无声息地在伦敦金融城的黄金地段投资购置了自用的优质写字楼地产组合,其位置大都紧邻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的办公大楼。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迄今为止,只有少数从中国搬到伦敦的银行高管在这些大楼中办公,他们主要负责搜集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信息。 不过,现在有迹象表明,这个“信息搜集”阶段可能即将结束。表面战争已经结束。 9月中旬,伦敦一位资深投资银行家在接受道琼斯财经新闻网站Financial News采访时透露,一家中资银行已经委托猎头公司对雇佣数百名投资银行家一事进行可行性研究。普遍认为这家银行的国内同行也将这么做。 9月初,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曾带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内的代表团与英国政府高层会面,双方同意共同努力将伦敦发展成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9月26日,世界三大货币经纪公司之一的利顺金融(Tradition)预计,在这场争夺中,伦敦料凭借其所处的时区优势拔得头筹。 利顺金融董事总经理潘振威指出,香港已经成为亚洲区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如果再在同一地区设置清算中心,则是一种重复。因此,寻找另一个时区的清算中心看来更为合理。 “我看伦敦成为下一个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机会很大。伦敦作为清算中心是有道理的,可以为欧洲和美国清算。有这两个中心的话,全球的时区基本都可以覆盖到了。” 潘振威称。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有关部门不太可能允许西方银行在人民币离岸交易这一新兴市场拥有明显优势。而最近几年,中资银行在伦敦的分支机构大规模投资自用办公场地的现象,已经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 很显然,中国的银行拥有足够实力给伦敦市场带来重要影响,而且他们已经拥有的办公室足够容纳更多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