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陆续公布。截至7月20日,98个中央部门中,已有50个部门对外发布“三公经费”情况。 在已公布“三公经费”的部门中,中国科学院2.87亿元的合计花销高居首位。另外,交通运输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气象局的“三公经费”也均在亿元之上。国务院扶贫办2010年“三公”花销合计144万元,是目前已公开部委中最“节省”的部门。
“千呼万唤始出来”
离国务院规定的时限已过去了大半个月,在一片质疑声中,中央部门陆续 “晒”出账单,公布节奏明显提速。 除了公布2010年决算数据外,各中央部门本次也同时公布了2011年的预算数据。尽管国务院一再要求压缩三公经费,但是不少部门三公经费仍然是不降反升。两年经费总数对比来看,有28个部门的“三公经费”出现上升态势。 财政部“三公经费”的增加额度目前最高,为580万元。该部门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2010年在中国举办的“中美”和“中英”财经高层对话2011年将由美国和英国分别主办,中方差旅费大幅增加。
“犹抱琵琶半遮面”
在各部门“三公经费”一一亮相之际,相关的讨论也持续升温。有民众质疑:近半数中央部门的“三公数据”目前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已发布的“三公”数据都稍显粗糙;某些部门的态度也“很不诚恳”。 其中,因“郭美美”事件而卷入舆论漩涡的中国红十字总会,于7月19日零点时分在其网站上悄然晒出“账单”,公布的“三公经费”仅为152万元。但有网友们批评说,红十字会这么做很可能是为了“蒙混过关”,其“第二低”的“三公”数据自然也值得怀疑。 在已公布的部门中,公开情况却不尽如人意。除了审计署等极少数部门对数字做了较为具体的解释外,大多数部门公布的数字仍让人看不懂,不知纳税人的钱具体去往何方、是否花费合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由于目前公布的数字没有细化,使得公众无法判断其使用是否合理。 “公开透明是为了遏制三公消费,但不能仅止于粗略的公开,下一步是推动政府部门作更为细化的公开。”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